陈鸿斌
日本内阁1月14日又改组了。这已是菅直人内阁上任仅半年多来的第二次改组,距上次改组仅4个月。这次改组,完全是为了应付在野党。因为在野党在参议院占据多数席位,如果民主党政府不按照他们的要求改组内阁,则在野党就会在即将举行的例行国会发飙,从而无法通过预算方案。为了求得太平,菅直人只能“挥泪斩马谡”,将被问责的官房长官和国土交通大臣撤换掉。
只是如此做法,未必能换来在野党的配合。因为在野党对个别内阁要员问责攻讦,只不过是一种手段,其目的就是要与民主党政府对着干。尽管问责决议并不具备法律效率,但为了提高保险系数,菅直人仍不得不下手改组内阁。但这次菅直人让了一步,对方却未必就善罢甘休。接下来他们仍可能在审议预算案问题上作梗。日本媒体普遍估计菅直人内阁很难闯过今年3月的国会审议预算案和4月的全国地方选举两道难关。日本《东洋经济》认为,菅直人此次实施的内阁调整,焦点在于起用原属自民党的与谢野馨出任经济财政大臣,这是一着险棋。与谢野馨可能是菅直人内阁的救星,也可能是民主党政权崩盘的祸首。如果预算案通不过,显然就不是内阁成员换马能搪塞过去的,那就只能是菅直人自己鞠躬下台了。
这次接任官房长官的枝野幸男言,去年刚因参议院选举失败而引咎辞去民主党干事长,形象还不见任何改善,一转眼又成为内阁大管家。况且这位新任命的官房长官年仅46岁,在日本政坛这是个还显得太嫩的年纪,于是再安排一位78岁高龄的前财务大臣担任副长官,以求得平衡。这样的人事安排,即便在民主党内部也不具有说服力。然而病急乱投医的菅直人已管不了那么多了,先渡过眼前的难关再说。尽管内阁改组后支持率略有反弹,但改组的效应显然极为有限。因为大多数日本国民都不认可民主党的新执政团队。在《日本经济新闻》于改组后进行的民调中显示,对民主党的支持率仅25%,而对自民党的支持率却有28%,这是前年9月政权更迭以来首次出现执政党支持率低于在野党的记录。事实上,因为看形势,菅直人很可能无法挺过今年上半年,民主党内部已在着手选择菅直人的继任人选。早有传言称,外长前原诚司被美国看好,可能成为下届首相。
战后日本政局动荡的剧烈程度,别说外国人看不懂,连日本人自己也都深感困惑。连续几任首相的任职时间都不超过一年,日本老百姓也都觉得脸面尽失。然而没办法,在日本经济始终萎靡不振的同时,日本政局也一直动荡不已。而且正因为无法稳定政局,近几届政府都无法制定一个较为长期、可持续的振兴经济方案,从而使得日本经济始终无法走出通缩怪圈。
日本已经“失去了二十年”,目前这一势头仍未打住。这显然与日本国民对政治的幻灭感不无关系。按理说,自民党这一“百年老店”被赶下台,实现了政权更迭后,日本政局应当出现一个全新的局面,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受。新的执政党和新政府理应有放开手脚,大显身手的机会,带领国民走出衰退阴影,再现昔日辉煌。然而,这一期待充其量就像是火柴所划出的火光,转眼间就熄灭了。没过几天,大家就发现,原来民主党实际上就是自民党的翻版,两党并没有什么本质区别。况且诸如小泽一郎这样的民主党大佬,本身就是从自民党出走的,他们是因为个人目的无法实现而另起炉灶,并不是与自民党有什么理念上的巨大分野。在冷战结束之际,日本国内就开始呼吁政治改革,但口号喊了20年,日本政坛却依然故我。日本媒体形容这一状况是“政治漂流”,漂到哪里算哪里,根本没有既定的政治方向和路线。执政党的一切作为都是为了维护执政地位,而在野党的全部努力,就是要改朝换代,夺取执政地位。
国以人兴,政以才治。一个国家要实现有效的治理,就必须拥有一大批人才。而在今日的日本,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似乎比比皆是,但管理国家所需要的是目光长远、勇于担待的政治人才。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中,诸如石田茂、池田勇人、田中角荣、大平正芳等,都是堪称青史留名的政治活动家。稍后的中曾根康弘和宫泽喜一,也是很有作为的政治家。遗憾的是,看看这些年走马灯般上台执政的衮衮诸公,有谁留下了令人回味的政治业绩?不需要外国媒体炒作,日本媒体自己就嘲讽这些首相都是“粗制滥造”。在日本,什么都需要资历,无论是教书育人的教师,还是执业医师,抑或是帮人诉讼的律师,都是要有资格证书才能入行的。唯有从政者却没有这样的资质限制,谁都有机会成为“政治家”。
(作者系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信息所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