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实体经济领域
⊙徐策
当前,我国民间投资正处于国际金融危机之后的恢复期。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民间资本出现了“漂移”现象,即资本从实体经济溢出,这主要是由于传统产业利润过低,民营企业短期内难以实现转型以及垄断行业难以进入等。未来应采取措施,重新增强实体经济吸引力,促使更多资金尤其是民间资本回流到实体领域。
当前我国民间资本出现“漂移”状态
去年我国投资保持了平稳较快的增长态势,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比上年增长23.8%,增速比上年回落6.2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9.5%。其中,民间资本累计同比增速32.05%,与2005-2010年同期平均值37.48%相比,低5.43个百分点。
受政策影响,去年民间投资增速快于国有投资增速,说明危机之后我国民间投资正处于恢复时期,距离正常水平还有一段距离。
就民间资本的状态看,当前出现了“漂移”现象。
在浙江、福建、上海等东部沿海省市的民间资本存量近年来迅速增加,并形成较具规模的资本市场和资本组织体系,其资本调动能力强,行动迅捷一致,资本固化度低,进出方便。
据了解,温州的民间资本量至少有8000亿元左右,加上在外经商的温州人资本,温州人能够调动的资本量已经超过1万亿元,福建省的民间资本主要集中在闽南地区,其中尤以泉州资本为主,在厦门、漳州和泉州三地活动的民间资本基本掌握在泉州人手里,保守估计有6000亿元左右。数以万亿计的民间资本如无根的“浮萍”在市场上空飘荡,其目标不定,左冲右突,时进时出,哪里有获利“缝隙”便一窝蜂地往哪里钻,主动或被动地扮演着市场“搅局者”的角色。
与此同时,当众多民营企业面临转型升级能力不足的困境时,逐步放弃了对主导产业的坚守,大量资本从实体经济中转移,一些企业甚至把制造业作为融资平台,套取资金在资本市场逐利。有关专家把民间资本的这些特点称为“漂移现象”。
民间资本“漂移”带来的主要问题
1、资本从实体经济溢出,加剧产业“空心化”。大部分大型民营企业的资本配比基本实现“三三制”,即主业、房地产、金融证券投资三分天下,而且后两块投资比例越来越高,而且收益可观,进一步限制了民间资本对主业的投资。
据浙江省工商联对全省民间投资情况调查发现,从2009年以来,浙江民间资本的固定资产投资远远落后于国有资本,2009年全年,全省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中,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增长25.6%,民间投资只增长13.7%,其中以民营企业为主的制造业投资仅增长7.4%。
而且,房地产投资占总的民间投资35%以上,这意味着民间投资增长部分主要来源于房地产业。据了解,温州已经不大有人愿意做实业了,金融危机期间停产企业大部分没有恢复正常生产,温州的产业“空心化”已经非常严重。这对于实体经济的发展、就业以及社会稳定都会带来一系列问题
2、以主业为融资平台转而投资房地产或其他领域,银行很难监控。除了大量资本从实体经济溢出,不少企业甚至把主业作为融资平台,从银行套取资金后投入资本市场博取高额利润。中国银行浙江省分行风险管理人员表示,他们在对企业资金流向监控中发现,一些制造业企业贷款后,钱进入集团公司,再从集团公司流向房地产或其他领域,银行很难监控。
民间资本“漂移”的原因
1、传统制造业利润被成本上涨因素抵消殆尽。一般性制造业总体的平均利润在15%左右,随着新一轮劳动力、原材料等成本的上涨以及外商不断压价抵消优惠政策空间,再加上人民币升值,几乎把利润抵消殆尽,传统制造业对于民间资本已经不再具有吸引力。
2、民营企业技术研发能力有限,转型成本较高。大量民营企业的技术研发能力有限,其所在产业环节和行业领域大多具有耗能高、污染大、低附加值的特点,国家严格的节能减排等政策的压力不断加大,短期内又难以实现转型,再加上金融危机导致外需大幅下滑,使得企业订单大幅减少,即便是后危机时代中,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甚嚣尘上,使得大量民营企业生存环境显著恶化。据悉,甚至有的企业为了避免贸易摩擦带来的损失而迁至美国这样劳动力成本极高的地方。
3、投资渠道有限与流动性宽裕的市场必将催生资金的“漂移”。房地产市场和金融市场中,越是具有大规模资金,就越有话语权,获取收益的能力也就有越强。因此,在整个经济系统中,流动性非常充裕的条件下,这两个市场必将火爆异常,民间资本,在缺乏其他投资渠道、“本业”投资吸引力下降的背景下,发生资本“漂移”的现象也是可以理解的。
4、民间资本仍然难以进入垄断行业领域。国务院2010年出台“新36条”,从政策上为民间资本打开了这道“玻璃门”。“玻璃门”打开后,由于里面坐着垄断性国企这只“大老虎”,民间资本对进入垄断行业的心情既盼望又犹疑,既兴奋又担忧,普遍觉得打破垄断的道路充满艰辛与无奈。民间资本何以在“玻璃门”前翘首盼望又踟蹰不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
一是不敢进,民企没有实力和“巨无霸”一争高下。政府虽然允许民间资本进入垄断行业,但民企进去后往往面临央企的冲击,无法发展。以电信市场为例,国外电信市场是充满竞争的领域,国内电信市场却是垄断性高利润行业,中国移动等三巨头早已积累了丰厚的资本与实力,民企进去后,三巨头挤垮民企不费吹灰之力,他们可以用送话费、送手机等市场营销策略与对手竞争,一言不发就可让对手举手投降。
二是不愿进,不愿当没有话语权的“小媳妇”。一些央企近段时间表示愿意和民间资本共同发展,中石油就一口气抛出了2000余亿元的项目向民企招商,但许多民营企业却选择观望。少数大国企积极与民企合资,这种姿态值得肯定,但他们要求控股,而且把自己操盘当成基本原则,这就吓退了许多民企。
三是进不去,大部分垄断行业要么已经把市场瓜分完毕,要么门槛太高。凡是资产过三五十亿元的民企,都有进入垄断行业的冲动,但就是进不去。
采取措施促使民间资本回流到实体经济领域
当前民间资本脱离本业转向金融投资或房地产投资的“漂移”状态并非其追求的目标,只要给他“一片沃野”就会立即“落地生根”。国家有关部门应该通过各种办法增强民间资本的信心,使民间资本成为一股坚定而有恒心的产业报国力量。
启动和扩大民间投资是未来一个时期尤其是“十二五”期间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关键环节,在政策上要围绕着切实扩大投资渠道,重新增强实体经济吸引力,促使更多资金尤其是民间资本回流到实体领域,进一步增强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1、要对民间资本进行信心引导,给民营企业新的“制度红利”。近年来,一些地方政府和社会舆论把各类社会矛盾引发的社会负面情绪转嫁到了民间资本和民营企业身上,民营企业作为"改革力量"的形象被淡化,取而代之的是一些灰色甚至负面的评价,这在很大程度上打击了民营企业家的积极性。因此,应该用改革的思路为民营企业创造新的“制度红利”。激发内生性活力是我国的战略性课题,希望中央能够把激发民营企业家的创业热情作为我国“十二五”期间的重要战略机遇来抓。
2、尽快出台产业引导细则,打破行政垄断和行业垄断,切实放开民间投资的准入领域。各地政府和有关部门应该尽快出台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配套细则,同时对不利于民间投资和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规定进行清理和修改。
3、各级政府部门还需搭建各类资本引导平台,吸纳民间资本,促进民资转型升级。通过加快地方金融改革步伐,由政府引导建立产业投资基金或投资联盟,作为集聚民间资本的平台,提高民间资本组织化程度,减少投资盲目性。构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助计划、中小企业融资支持计划、创业投资基金、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等平台,引导民间资本更好地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形成实业发展与民间资本的良性循环,实现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与民间资本发展壮大的双赢。
(作者单位: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