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要闻
  • 4:产经新闻
  • 5:财经海外
  • 6:观点·专栏
  • 7:公 司
  • 8:公司纵深
  • 9:公司·价值
  • 10:理财一周
  • 11:专 版
  • 12:地产投资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广告
  • A4:市场·机构
  • A5:市场·动向
  • A6:市场·观察
  • A7:资金·期货
  • A8:股指期货·融资融券
  • A9:信息披露
  • A10:信息披露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B1:披 露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市场震荡加剧 机构波段操作惹的祸?
  • 机构积极配置产业前景乐观蓝筹股
  • 两市基指双双上涨
  • 股市放量 股指强劲反弹
  • “股债跷跷板”效应现
  • 放量反弹重上千点大关
  • 取建材弃地产 机构底部忙调仓
  • 商品价格多数上扬
  • 给澳科一个
    改过的机会
  • 恒指冲高回落
  •  
    2011年1月28日   按日期查找
    A5版:市场·动向 上一版  下一版
     
     
     
       | A5版:市场·动向
    市场震荡加剧 机构波段操作惹的祸?
    机构积极配置产业前景乐观蓝筹股
    两市基指双双上涨
    股市放量 股指强劲反弹
    “股债跷跷板”效应现
    放量反弹重上千点大关
    取建材弃地产 机构底部忙调仓
    商品价格多数上扬
    给澳科一个
    改过的机会
    恒指冲高回落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市场震荡加剧 机构波段操作惹的祸?
    2011-01-28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周宏 ○编辑 张亦文

      ⊙记者 周宏 ○编辑 张亦文

      

      如果留心一下,A股市场过去一年里的单边走势是越来越多。1月27日,上证指数全天单边上涨1.49%,强势特征明显。此前才7天,1月20日,上证指数单边下跌2.92%,市场表现极度低迷。再往前一天,1月19日,A股市场又是单边上扬。短短8个交易日,市场情绪发生多次变化,行情走势又是大跌复大涨,让很多投资人大呼看不懂、受不了。

      是市场进化太快?还是政策环境太波动?抑或机构生猛?乃至股指期货套利效应发酵?记者近日进行了追踪采访。

      

      新投资经理下手重

      对于A股市场的震荡幅度加大,事实上业内早有感觉。一位资深基金经理认为,这和近年业内的新基金经理比例增大,操作风格日益凶猛有关。

      “现在的部分新基金风格比较生猛,买股票就是单边买,卖也是单边卖。”上述基金经理看着这两天的盘面,连连叹息。

      一些业内人士也表示,随着操作资金量和基金、专户、券商理财等账户数的日益扩大,大量新投资经理上岗,这导致了投资交易经验的缺乏一定程度上成为普遍现象。

      比如,某中小基金公司,日前再度上演一年一度的基金经理批量换岗,平均年龄已经降到30岁上下,且普遍没有什么投资经历,甚至有些投资人员研究年限也不长。个别基金公司甚至出现连投资总监也没有多少实战经验的情况。

      深圳一位资深投资经理认为,新投资经理的批量上任可能给市场带来多重影响。一方面,新人没有老从业者的思维框架,比较容易适应新的市场特征和情况,比较容易“出业绩”;但另一方面,容易追涨杀跌,偏爱波段机会,投资风格比较激进也是部分“新人”的普遍特征,这不仅加大了其管理资产的投资风险,有时候也成为市场波动加剧的源头。

      

      基金情绪变化较大

      而上述判断,在短期内显然得到印证。据记者了解,在最近几日,包括基金在内的投资机构对于A股市场观点发生了比较大的转换。短期内市场气氛的迥然变化,和机构的投资情绪波动不无关联。

      尽管基金在周初仍旧是看空者居多,但至27日晚间后,很多基金经理和投资经理已经心态趋稳,部分手快的已经在27日下单买入大盘周期股、稳定类的蓝筹股票。当日公布的交易信息也显示,安徽合力、威孚高科等基金重仓股获得多家机构席位的增持。

      但回溯1月25日的指数低点,仍有不少的投资机构在卖出25倍市盈率的消费股,10倍左右的周期股,以图缩减股票仓位。事后看,这一把杀跌应该算“剁在脚面上”。

      类似的追涨杀跌行为的背后,是主流机构的日益明显的“投资短期化”特征。以一家大型基金公司的公开市场观点为例,12月末判定“市场资金面偏紧,做多动力不足。”1月首周股市大涨后改为“流动性松动,市场有投资机会”,其后伴随着市场大跌又不断修正为“市场维持震荡走势”、“政策紧缩预期强化,控制仓位”,直至前两日的“资金偏紧的局面可能长期存在”。趋势化特点非常明显。

      

      波段操作已开始蔓延

      类似的情况,反映在市场中,则是机构重仓股的波动幅度越来越大,单日涨停和跌停越来越多。反映在行业中,则是如涟漪般发散开来的波段操作的强化效应。

      近年一个明显的趋向是,身处基金上游的保险资金申购赎回行为越来越频繁,且非常明显趋向“波段操作”。以去年末市场下跌时为例,当时,行业内就流传某大型保险机构连续赎回基金份额,转而投资债基等,导致部分基金被迫低位减仓。而此前,部分保险公司也曾多次在行情上涨中段申购指数型基金,导致基金被动加仓。毫无疑问,部分保险公司的顺势申购赎回放大了市场的波动程度。

      另外,越来越大的波动,还导致基金业整体投资心态的日趋急功近利。一些基金经理反映,伴随着机构重仓股的波动幅度增大,从容地调整组合现在越来越难,为了应对短期市场波动,抢着“买卖”的操作越来越多。

      在这种综合影响下,单边市的蔓延,也就在预料之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