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焦点
  • 4:观点·专栏
  • 5:公司
  • 6:市场
  • 7:市场趋势
  • 8:开市大吉
  • 9: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10:信息披露
  • 11:圆桌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33:信息披露
  • 34:信息披露
  • 35:信息披露
  • 36:信息披露
  • 37:信息披露
  • 38:信息披露
  • 39:信息披露
  • 40:信息披露
  • 41:信息披露
  • 42:信息披露
  • 43:信息披露
  • 44:信息披露
  • 45:信息披露
  • 46:信息披露
  • 47:信息披露
  • 48:信息披露
  • 49:信息披露
  • 50:信息披露
  • 51:信息披露
  • 52:信息披露
  • 53:信息披露
  • 54:信息披露
  • 55:信息披露
  • 56:信息披露
  • 57:信息披露
  • 58:信息披露
  • 59:信息披露
  • 60: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焦点
  • A4:基金·基金投资
  • A5:基金·视点
  • A6:基金·市场
  • A7:基金·私募
  • A8:基金·封面文章
  • A10:基金·海外
  • A11: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2: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3: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4:基金·互动
  • A15:基金·专访
  • A16:基金·人物
  • 房产税不是“财产税”
  • A股可有“李娜式”趋势性机会?
  • 当当网定价之争
    暴露美国市场监管大问题
  • 中国三分之二城市不同程度缺水
  • 外论一瞥
  • 风刀霜剑严相逼
  •  
    2011年1月31日   按日期查找
    4版:观点·专栏 上一版  下一版
     
     
     
       | 4版:观点·专栏
    房产税不是“财产税”
    A股可有“李娜式”趋势性机会?
    当当网定价之争
    暴露美国市场监管大问题
    中国三分之二城市不同程度缺水
    外论一瞥
    风刀霜剑严相逼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房产税不是“财产税”
    2011-01-31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左晓蕾

      左晓蕾

      上海和重庆房产税开始试点。但是关于房产税的认识需要不断加深,这对于房地产税的顺利实施是非常重要的。前几天看见报道,有观点提出房产税征收的立法问题,这确实是应该注意的。不过观点中提到的一些基本概念,笔者以为有必要进一步讨论。倘若不把概念弄清楚,非常不利于房地产市场制度的完善,不利于税收体制的改革和完善。

      关于“房产税”有三方面的概念,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

      第一个基本概念,房产税不是财产税。有观点认为,房产税涉及个人财产,对非国有财产征税,必须通过法律来解决。让国民交钱,就要先在最高立法机构上获得人民同意。就笔者的理解,国外“房产税”的标的物是土地,房产税实际上是“土地税”,不是以建在“地”上的房屋为标的物的税收。而“土地”如果是国家所有,政府代表国家对这一块地的使用者收取税收形式的租金,这是合理合法的政府职能。换句话说,“土地税”不是“财产税”的范畴,被冠以“房产税”的税收,不是对个人财产或者说不是对非国有财产征税。如果从更广泛意义上定义“资源”的概念,把“国有土地”包括在“资源”的范畴,房产税就是对国有土地的国有资源的使用者收税,就像取得资源开采权以后开采资源要缴纳资源税是一样的道理。如果是这样,征收“房产税”就有法律根据了。

      至于“让国民交钱,就要先在最高立法机构上获得人民同意”的说法,需要说清楚,最高立法机构是就相关问题的合法性进行论证和把关,不是简单的赞成和反对,更不是简单代表“民意”。

      第二个基本概念,是“房产税”的税率计算。有观点认为,因为“房产税”按照房价计算,而房屋价值折旧与土地增值相悖,所以应把土地价值和建筑物的价值分开。也就是说“房产税”不能简单按照房价来计算。

      前面分析过“房产税”实际是“土地税”。“土地税”的计算应根据土地使用价值。土地使用价值主要表现在房屋价值——居住价值、投资价值上。这两个价值都在价格中反映出来。所以按照房价来计算“土地税”是有道理的。而且按照房价计算已把“折旧”考虑进去了。如果房屋年久失修,房价一定会低。房屋在好的社区并且精心打理,时间越长价值越高,价格会不降反升。

      还有观点提出,“城市土地使用税”已交付,不能重复收取“土地税”,这需要对这两类税种的标的做出明确界定。“城市土地使用税”是否指城市公共设施的土地占用的公摊税收部分而不是私人住宅的“土地税”?相关政策部门有必要对“城市土地使用税”的概念进一步说明。

      第三个基本概念,“房产税”的试点和实施是长期财税制度的完善,不仅仅是短期宏观调控的工具。把房产税仅仅当作当前房地产调控的手段来解读,是会误导的,也容易被利益群体利用,增加实施的阻力。其次,如果被认为是短期调控的政策,迟早会收回去,也会增加各方面包括地方政府在内的短期博弈行为。

      长期来说,开征房地产税,将为地方政府带来稳定的税收来源,将被培养成地方政府的主要税种,应是财税制度的重要改革。“房产税”的开征短期内将颠覆一个概念:地方政府“卖地”行为可能并不符合现有基本规则。

      按“房地产税”的实际含义,是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的租金,所以地方政府是不能卖地的,地方政府只能行使“使用权转让”的权利,中国住宅土地使用时间规定是70年,70年使用权转让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部分是出让土地开发使用权,地方政府收取土地开发权的出让金,由房地产开发商支付。第二部分是针对土地上建筑物的所有者出让使用权,应是由房屋拥有者在未来70年内分期支付,也就是缴付房产税。地方政府不能“卖地”,而土地使用权出让的“租金”,须准确分开“使用权转让”的两个阶段。按“卖地”概念一次性把土地拍出天价,违反“土地使用权转移”的基本规则。

      房地产税收制度的改革遇到的这些问题,是我们现在和将来的制度改革都将面对的。在未来的改革开放过程中,应有更多的新的制度和规则会不断建立和完善,新制度建立的程序化规范化合法化,本身可能成为一个新制度。

      (作者系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