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产经新闻
  • 5:财经海外
  • 6:观点·专栏
  • 7:公 司
  • 8:公司纵深
  • 9:公司前沿
  • 10:理财一周
  • 11:信息披露
  • 12:产业纵深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路演回放
  • A4:市场·机构
  • A5:市场·动向
  • A6:市场·观察
  • A7:资金·期货
  • A8:股指期货·融资融券
  • A9:信息披露
  • A10:信息披露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B1:披 露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紧缩态势明显
    民间借贷行情酝酿中
  • 下周解禁市值752亿 大立科技诺普信抛售压力较大
  • 券商近期频繁唱多周期股
  • 单周吸金逾14亿
    美国本土股基打响翻身仗
  • “最牛”券商投资经理
    不看好大市值股票行情
  • 央行再加息 中小企业融资压力骤增
  • 避险情绪增强 基金大举增持债券
  •  
    2011年2月11日   按日期查找
    A2版:市场·新闻 上一版  下一版
     
     
     
       | A2版:市场·新闻
    紧缩态势明显
    民间借贷行情酝酿中
    下周解禁市值752亿 大立科技诺普信抛售压力较大
    券商近期频繁唱多周期股
    单周吸金逾14亿
    美国本土股基打响翻身仗
    “最牛”券商投资经理
    不看好大市值股票行情
    央行再加息 中小企业融资压力骤增
    避险情绪增强 基金大举增持债券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央行再加息 中小企业融资压力骤增
    2011-02-11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陈俊岭 ○编辑 于勇

      央行再加息

      中小企业融资压力骤增

      ⊙记者 陈俊岭 ○编辑 于勇

      

      自去年10月以来央行连续三次加息,并辅以数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在抑制物价上涨和通货膨胀的同时,也给中小企业的融资带来不小的压力。

      “连续加息加大了企业的负债成本,再加上目前棉花等原料和人力成本的上涨,这对我们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谈到加息对中小企业的影响,浙江一家纺织企业负责人深有感触。

      记者了解到,在江浙地区,上述企业面临的处境地颇具代表性,一方面中小企业要承受原材料和人工成本上涨的压力;另一方面,连续加息也给中小企业公司的负债带来较大的压力。

      据悉,今年1月份新增信贷有望超万亿元,但与去年同期1.39万亿元的增量相比,已经出现明显回落。今年以来,央行实行了更为稳健的货币政策,在此背景下,银行也对新增信贷实施了更为严格的控制,而原本不具备优势的中小企业的融资压力也将更为突出。

      在银行收紧信贷的背景下,最近投资担保公司等民间借贷机构也纷纷乘势揽客,而借贷利息也随着央行的加息而水涨船高,为防止资金链出现断裂,很多中小企业不得不承受更高的融资成本。

      “银行加息最大冲击的不是国有大中型企业,而是中小企业。因为大企业是各家银行竞争的焦点,银行会在利率上给予一定优惠,而作为弱势群体的中小企业,则需要以更高的利润率来消化这一成本。”银联信一位分析师称。

      对此,著名财经评论员张鸿认为,加息是一把“双刃剑”,它在抑制通货膨胀的同时,也会企业带来更大的负担。此次加息可能会使出口企业,尤其是沿海一些中小企业受到影响。因此,他建议央行可以采取“选择性的加息”,在对一些能带动消费和就业的行业,给予一定的利率优惠,从而降低他们的成本。

      值得注意的是,央行此次加息采取了非对称式加息,相比存款利率的上调幅度,贷款利率的上调幅度并不大。此次存贷款利率上的非对称加息,也被外界视为央行在抑制通胀和实体经济增长两者间权衡后,作出的积极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