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所有怀揣出口梦想的医药企业来说,今年上半年将公布的《药品制造质量保障升级》专项方案会带来一个好消息:我国将拨款数十亿元“助力”一批有实力的化学制剂企业扬帆出海,开辟更广阔的海外市场。
⊙记者 宦璐 ○编辑 王晓华 阮奇
“新版药品生产GMP将于3月1日正式开始实施,但我们要鼓励企业力争达到海外cGMP标准(动态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这个标准更严格,但带来的收益也将更大,这主要是指医药类化学制剂业。”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会长于明德向上海证券报表示。
另外本报记者从一位医药部门权威人士处获悉,今年上半年将出台《药品制造质量保障升级》专项方案,将以国家财政补助的方式,鼓励一批特色原料药企业的发展;另外还扶持一批有特色原料药和制剂一体化生产能力的企业,帮助他们尽快完成欧美市场的cGMP的车间认证。“在去年的讨论稿中,有关部门暂定的扶持资金规模为50亿。但这一数字在正式公布时或许会有变动。”该人士坦承。
于明德也介绍说,“在‘十二五’期间,国家将支持至少六七十家制剂生产企业获得海外认证,产品出口到美、日及欧洲主要经济体,出口金额力争达到40亿美元。”
目前中国生物医药行业的各企业处于不同发展水平,“十一五”期间,我国已经有20余家药企达到了欧美国家的药品生产标准,这为他们的产品出口铺平了道路。而在“十二五”规划中,国家还将为更多的企业创造条件,以达到国外先进国家的cGMP标准。到“十二五”末期,中国向欧美等成熟海外市场出口产品的药企有望突破百家。
制剂业迎来发展契机
中国药企对进军海外市场也跃跃欲试。
从2010年的情况来看,我国化学制剂企业的出口取得了比较好的进展。据中国医保商会西药部的相关负责人透露,2010年,中国化学制剂业从金融危机的阴影中走出来,同时受出口退税从13%提高到15%政策的刺激,全年出口金额达到15亿美元,同比增长30%。
“未来一段时期是国际专利药到期的黄金时段,我国仿制药将迎来重大发展契机。”医保商会相关负责人这样介绍。在我国重视制剂生产的政策背景下和国外药企加速产业转移的浪潮中,我国越来越多原料药企业将从原料药生产向制剂生产转型。
目前,已经有一部分企业在出口方面颇有建树。
2月10日,浙江华海药业与诺华国际制药有限公司爱尔兰分部及其子公司山德士签订了战略协议,公司负责向诺华全球分支机构供应原料药和中间体产品,并且为山德士供应其商业化和研发阶段的一系列产品。
华海药业有关人士表示,华海药业一直以来比较注重海外市场的拓展,已与默克、阿斯利康等国际知名药企签订合作协议或达成合作意向。2010年3月, 华海药业与默克公司签订了一项多年期制剂委托加工协议。目前,华海药业的国外业务占全部业务的70%—80%。
据了解,浙江的华海药业是我国第一个制剂通过美国FDA认证的企业;深圳立健是第一个把头孢菌素制剂大批量销往欧洲的企业;海南普利则第一个把注射剂销往美国市场。至于许多固体制剂出口,海正药业、上海天平、复星药业、西安千和药业、大连美罗等都已经获得成功。连过去一般人认为出口难度较大的大输液,也已有石家庄四药、四川科伦集团成功出口并有望在不久的将来进入美国市场。
他们出口的经验,也给国内同行带来了有益的启示。首先,只要认真学习,一丝不苟地实践,中小医药企业通过各种国际认证也是完全可能的。其次,千万不要低估了欧美市场对中国仿制药制剂的需求。几家率先通过认证的企业首批订单超过全部产能的尴尬情况屡屡发生,所以制订新建和改造计划时,一定要留有充分的发展余地。最后,制剂“走出去”与人才、资金、技术引进应该形成良性互动。
“走出去”更需自主知识产权
据医保商会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国已经有了部分承接国际生产能力的医药企业。很多出口较多的企业也主要是以委托生产或出口仿制药为主。目前我国还没有一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化学制剂产品能够出口。因此,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是“十二五”期间,我国医药产业发展的一个重点。
而中国药企也在为了获得自主知识产权而努力量,天士力正有望做第一个在美国市场“吃螃蟹”的企业。据知情人士透露,该公司的复方丹参滴丸,正在美国市场进行临床试验,很快将进入临床三期。这将是我国第一个在海外市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医药产品。
于明德非常看好中国药企的出口之路。他表示,“今年已经有几家药企接受了欧美相关认证机构的审核,没有任何问题,正在等对方的批文。”但他同时提醒,海外市场的前景很好,利润也比国内高很多,但进入难度也很大。要成功开拓海外市场,除了严苛的技术关要过,还有商务关、营销、市场、品牌等若干道门槛要跨越,难度确实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