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产经新闻
  • 5:财经海外
  • 6:观点·专栏
  • 7:公司
  • 8:公司纵深
  • 9:公司前沿
  • 10:公司·价值
  • 11:理财一周
  • 12:车产业
  • A1:市场封面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资金
  • A6:市场·观察
  • A7:市场·期货
  • A8:股指期货·融资融券
  • B1:披 露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房产定价的另类思考
  • 一些计算机病毒集团每年非法收益过亿
  • 行长难产:欧元区体制之痛
  • 新股在破发与大涨间蹦极
  • 顺差缩小未必减轻人民币汇率压力
  • 力促太阳能大规模应用或是光伏业壮大根本
  •  
    2011年2月18日   按日期查找
    6版:观点·专栏 上一版  下一版
     
     
     
       | 6版:观点·专栏
    房产定价的另类思考
    一些计算机病毒集团每年非法收益过亿
    行长难产:欧元区体制之痛
    新股在破发与大涨间蹦极
    顺差缩小未必减轻人民币汇率压力
    力促太阳能大规模应用或是光伏业壮大根本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房产定价的另类思考
    2011-02-18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田 立
      田 立

      2011年,房地产调控还将继续,这是人所共知的预期。现在大家关心的是两个问题:还会有哪些进一步的调控手段以及房价调整的目标位。对于前者,只要弄清楚房价波动的实质,真正有效的手段其实也就那么几种,自不必再多劳神;而对于后者,笔者相信,一百个人至少有一百个预期目标,但谁都不敢说自己的预期是科学的,因为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套给房子科学定价的可靠体系。

      说到定价,了解资产定价理论的人都知道,这是个描述起来容易实际操作起来十分困难的过程。说它容易,是因为这个过程的逻辑原理十分简单,即资产未来所产生的现金流的折现值就是这项资产的当前价格。但这里有个悖论,这套逻辑的基本前提是“资产未来收益是外生的”,而未来外生变量是当前信息所不可预知的,这种不可知的不确定性,造成了使用这套逻辑时不但找不到实施逻辑的“抓手”——折现率,甚至连起码的现金流也找不到。

      根据净现值法则,一套房子的当前价格是其未来一系列现金流的现值,但同一套房子,对不同的人群来说,其未来的现金流是不一样的,这岂不是说同一套房子对不同的人来说有不同的价格了吗?尽管这样的问题在其他资产的定价中也存在(或者更准确地说,资产定价不依赖于个体行为),但对于像房地产这样具有效用和增值双重特性的资产来说,这确是无法回避的问题。最近,一则海南售房广告就引起了笔者对此的一种另类思考。

      广告称,到海南买房子“买的是气候,省的是药钱”。需要做个小小的说明,这则广告是针对东北地区受众的。由于气候寒冷,很多东北人都患有气管炎、鼻炎之类的高寒地区病,而这些疾病在热带气候条件下可以实现部分(有时甚至是全部)自愈,所以精明的销售人员抓住了“买(热带)气候”和“省药钱”这两个关键买点来推销楼盘。这在营销学者看来,可能是再普通不过的营销手段了,但在金融学者看来,这倒好像是一条资产定价的复制线索。

      先从“买气候”说起,在营销人员看来,这也许只是略带夸张的广告手法,因为气候不可以买卖,但在现代金融市场上,买卖气候带来的不确定性却是一件非常现实的事,这就是天气指数期货交易。假如“买气候”是房价头寸的组成部分,那这部分价值(或风险)是可以通过买卖天气指数期货来复制(或者对冲)的。也就是说,我们可以根据一系列天气指数期货交易来复制“买天气”这个头寸,于是也就得到了房价中这部分头寸的价值,为最终确定房价迈出了第一步。

      再来说说“省药钱”这部分头寸。如果遵循净现值法则,只要我们根据自己的病情,把省下的药钱视为一种现金流入,然后再根据自愈的不确定性计算出折现率,“省药钱”的现值就算出来了。但正如笔者前面所说,这套逻辑的实际操作是不现实的。首先,省下的药钱是一个不确定的量,且个体差异巨大,所谓的未来现金流只是个理想的假定;其次,由于自愈的不确定性的数学表达十分困难,又如何据此算出折现率呢?看来这又是一个水中月。

      好在我们有对冲、有复制,因而不必对上述不现实性感到沮丧。不妨利用医疗保险来对冲“药钱”这种风险,实际上也就复制了“药钱”头寸,进而根据一系列医疗保险成本来复制“省药钱”头寸的价值,这就相当于完成了确定房价的第二步。

      说心里话,当笔者把这个略显“荒唐”的定价过程推导到这儿的时候,甚至禁不住幼稚地想:要是房产定价能如此简单该有多好。但笔者明白,这是不可能的。首先,房地产这项资产的头寸远不像广告里说的那样简单,纵观全球各经济体,在房地产问题上吃亏的事例举不胜举,而且吃亏就吃大亏。离我们最近的当属美国的次贷危机了,要是房价头寸那么容易就能发现了,何至于全球人都跟着美国佬发烧呢?其次是市场的完备程度,从上面“荒唐”的推导过程中可以发现一个并不荒唐的事实,那就是市场上可用于对冲的头寸越多,包括房地产在内的资产复制就越具可能性,而这些对冲的头寸往往依赖金融衍生品。也可以这么说,哪里的衍生品市场越发达,哪里的房产定价就越可能符合实际。美国佬从次贷危机中得到的最大教训,并不是金融监管不力问题(美国人在这方面的姿态实际上更多的是给别人看的),而是关于房价的衍生品体系的不完善,所以次贷危机之后,美国人开始了房价指数的衍生交易,这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之道。

      回到国内房价,我们现在疾呼抑制房价,但抑制到什么程度、什么价位并没有明确的说法,这不是政策的缺失,而是市场机制的问题。假如我们能有一个头寸体系相对完善的金融市场,也许就可以克服某些行为的盲目性,甚至把某些预期交给市场去完成,如此岂不更能体现市场经济的本质?

      售房广告也许只是一种营销手段,但给我们的启发却很值得玩味。对一项资产的头寸体系分解得越细,可用于对冲的头寸体系越发达,对于一项资产的定价就越有帮助,进而对相应的政策体系也会越有益。

      (作者系哈尔滨商业大学金融学院金融工程研究所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