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合资期货公司加紧合作步伐
⊙记者 黄颖 ○编辑 杨晓坤
随着国内期货业的逐步规范与完善,中外股东共同管理期货公司已非新鲜事。虽然目前国内相关法规尚不允许外资直接进入期货公司,但外方转道迂回涉足国内期货业已有多项案例。近期,期货投资咨询业务的开闸为中国期货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促使合资期货公司进一步加强中外双方的合作。
外资转道进入国内期货公司
记者了解到,目前国内主要有三家中外合资的期货公司,即,摩根大通期货、银河期货和中信新际期货。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常清向记者表示,“目前外资介入国内期货公司的方式主要是通过先进入国内公司,比如证券公司,转而介入期货公司。外资直接进入国内期货公司的案例目前尚无,因为相关法规规定,国内期货公司暂时不允许外资控股。”
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和中国入世议定书规定,期货经纪公司属于限制类领域,暂时不允许外资进入。但是面对极具吸引力的中国市场,外资想方设法绕道进入,即,通过介入国内证券公司转而参与期货公司。
据悉,银河期货走的即是“股东=国内券商+外资”的模式。2006年5月,中国银河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荷银金融期货亚洲有限公司、银河保险经纪有限公司正式签约成立合资公司银河期货。2007年10月,RBS集团牵头的财团成功竞购荷兰银行。目前,银河期货的中方国有股东是中国银河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外方股东苏格兰皇家银行。
而摩根大通期货和中信新际期货的合资模式是:“股东=国内实业公司+外资”。摩根大通期货的前身是中山期货,2005年,中山期货(当时还是广东泰峰期货经纪有限公司)被上海迈兰德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与深圳凯瑞达实业有限公司全面接盘,两家公司各出资1500万元,分别持有公司50%的股权。随后,摩根大通出资2450万元,购入深圳凯瑞达所持49%股份。2007年9月,摩根大通获得中国证监会批准与中山期货组建合资公司。
中信新际期货也是国内实业公司与外方的合资,其中方股东为中信集团旗下的中信华东(集团)有限公司和上海中信进出口有限公司,外方股东为新际集团。
外资介入期货公司后,中外双方具体如何合作也成为业内关心的焦点。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在三家合资期货公司中,摩根大通期货的外方相对强势,银河期货的中外方活跃程度相当,中信新际的外方股东基本不管事。
摩根大通期货总经理魏红斌表示,“目前公司管理人员由董事会聘任,中方外方成员都有参与。”而对于中外双方孰强孰弱,她并未透露。
银河期货总经理姚广向记者介绍,目前,银河期货中外双方在工作方面相互合作,中方邀请外方人员加入管理团队,在业务讨论、工作安排、公司培训等方面进行合作管理。
“中外双方的合作方式也较为多元化,比如,中外股东的客户资源实现共享,中外方的技术平台也相互开放,中外方的全球研究体系都是连通的。”姚广表示。
推出咨询业务
促中外合作加强
近期,随着期货投资咨询业务的开闸,各期货公司又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及挑战。银河期货研究中心副主任兼首席宏观经济研究员付鹏表示,期货投资咨询业务将会增加期货市场的专业度,由于专业的研究和分析体系的开始转变升级,未来期货市场的参与者的专业普及度也将会大幅度增加,市场的系统性风险度将会有效的降低。同时也对期货业人士的专业性提出更高的要求。
而期货投资咨询业务的推出,是否也将促进中外双方的深层次合作?姚广表示,投资咨询业务的推出,的确会加深中外双方的合作。事实上,银河期货在中外研究方面的深入合作已经在实行中。比如,在深度研究报告方面,中外方股东均为研究人员提供支持,外方团队与中方团队一起为客户提供服务。
付鹏也认为,“投资咨询业务的推出,将会促进中外双方研发合作进一步加深。例如,银河期货和银河证券的研究合作加深,和RBS的研究合作也会加深。除了研发层面的合作,更深层次的合作,主要是指客户以及业务方面的合作。不过,目前咨询业务还不会马上就成为主营业务,未来如果外盘业务一开,对外资背景的优势才会体现到客户和主营业务上。”
时富金融商品研究经理邵涛表示,从理论上说,投资咨询业务将更有利促进中外双方的合作。因为国内资讯机构需要汲取和借鉴国外咨询机构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并且这样的合作有利于加强国内机构的实力,有利于外方机构在国内的业务开展,是双赢的合作。
国内期货业
加快“国际化”进程
从股指期货的推出到期货投资咨询业务的开闸,国内期货市场正逐步规范完善,并加快与国际接轨。安粮期货研发中心总经理姜兴春表示,“期货公司经营全球化是大势所趋,外资涉足国内期货行业是看好中国期货市场未来发展,也是他们进入国内期货市场交易的重要渠道。”
姜兴春认为,外资的进入,将对国内期货业带来金融行业先进的管理经验、成熟的业务运作模式,关键是带来专业化的服务。而股东的多元化也有利于期货公司调整结构,同时也会加剧同业竞争,期货行业洗牌并购现象也将增多。
不过,常清教授也指出,目前合资期货公司并非尽是期货业的翘楚,一些合资公司也存在水土不服的现象,很多业务尚未推出。常清教授表示,“理论上说,外资对国际期货较为熟悉,有一定的信息优势和人才优势,对国内期货公司的研究和管理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从实践来看,外方间接控股的优势并不明显,国内不少实力强大的期货公司多是土生土长的。”
随着股指期货与咨询业务的推出,今后可能有更多的外资股东出现,并通过其他方式进入期货公司,但是国内期货业也要当心“国际化”误区。
常清教授向记者表示,“中国期货市场的终极目标是成为亚太时区的定价中心,这个目标要求中国市场必须国际化。但什么是国际化?国际化并非国外的中介机构进入国内期货公司,而是让外资通过中国的中介机构,成为国内期货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