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MCO资深投资专家详解亚洲经济和市场前景——中国经济前景非常乐观 无“硬着陆”之忧
⊙本报记者 朱周良
在内部通胀抬头、外部经济环境仍不稳定的背景下,亚洲特别是中国经济当前的经济前景变得扑朔迷离。本期《基金周刊》为您带来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PIMCO)两位资深投资专家对于亚洲经济和市场的专业见解。
PIMCO亚太投资组合委员会主席Tomoya Masanao以及该公司的亚洲新兴市场投资组合经理廖家樑都认为,新兴亚洲仍是当前并不均衡的全球复苏的领头羊,PIMCO对中国经济的前景非常乐观,认为有关“硬着陆”的担忧并不必要。不过,两位专家也指出,亚洲经济体当前普遍面临“三难”困境,货币政策的收紧更多可能出现力度不够的风险,而不是紧缩过头。
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现为德盛安联资产管理旗下公司,为集团旗下的五大投资平台之一。PIMCO在债券投资方面最有优势,其创始人为知名投资人比尔·格罗斯,公司目前管理着全球规模最大的债券基金。
基金周刊:作为投资策略的一部分,现阶段您如何评判亚太地区的经济发展和风险因素?具体来看,PIMCO怎么看中国的经济?
Masanao:大体上说,我认为有三大经济体主题支撑我们在亚太区的投资。
首先,我们认为,新兴亚洲仍是全球多速复苏的领头羊,不够是从周期性的角度来看,还是从3到5年的更长期趋势看。具体到中国,PIMCO认为,中国经济的前景非常乐观,而不像市场上一些人持有的倾向于预测所谓“硬着陆”的悲观态度。没错,中国经济的增长进程可能会出现一些波折,而我们也确实预计中国经济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减速,但总体上,我们依然坚信,中国经济最终能够克服增长路途中的乱流。中国经济的内生增长动能很强劲,不管是民间还是公共部门的资产负债表都比较健康。
在亚太其他地区,澳大利亚继续成为中国增长的直接受益者,主要通过大宗商品出口。日本则陷入快速老龄化的困境,由于公共部门负债沉重,日本当前正在挣扎着实现可持续的增长。
其次,在新兴亚洲市场,政策制定的重心,都毫无例外地开始从防范经济下行风险转向抑制通胀的上行风险。短期内,美国的货币和财政政策措施都转为具有较强的“通货再膨胀”导向。美联储持续推行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在帮助减少新兴亚洲经济体外部需求下降风险的同时,也给本地带来了更大的通胀压力,因为产出缺口已经大幅缩小。在澳大利亚,受到资源热潮带动,当地经济已面临产能吃紧的难题,货币政策的紧缩周期已经启动。在日本,政府接下来很可能看到通货紧缩情况的改善,但只会以一种很逐步的步伐,因为产出缺口依然存在。对日本来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很可能会加剧国内的通缩风险,因为这恶化了日本的对外贸易平衡。
第三,亚太区经济的风险在于,新兴亚洲的政策调整可能太过温和,而不是紧缩得太厉害。亚洲经济体普遍对于美元的持续贬值感到不满,因为这会增强美国的出口竞争力。但是考虑到通胀风险的不断增加,亚洲经济体当前正面临“三难”的困境,任何一国经济体都可能同时兼顾一下三方面:资本自由流动、有管理的汇率政策以及独立的货币政策。更多时候,当局只能顾及其中的两方面。在做决策时,亚洲经济体的决策者们需要综合考虑全球和国内的经济因素,但同时又很可能受到国内政治因素的干扰。对亚太地区经济来说,下行的风险还来自保护主义和地缘政治方面。
基金周刊:从周期性的角度来说,新兴亚洲经济体的政策制定主要需要考虑哪些因素?
廖家樑:2011年,新兴亚洲经济体的政策焦点毫无疑问将是通胀管理,因为极端天气、成本推动等因素强化了需求拉动的物价上涨趋势。在这一背景下,各个经济体的政策反应将取决于各自的实际情况。
对一些规模较小、完全开放型的经济体,如中国香港,如新加坡,当局可能倾向于放弃货币政策的独立性。过去两年全球特别是发达经济体实施的大规模宽松政策,给许多国家带来了资产泡沫的风险,这在房地产市场感受得尤其明显。新加坡把本币强势当做抑制输入型通胀的最有效工具,中国香港则采取了联系汇率机制,这帮助保持了经济和金融体系的稳定。
在亚太其他地区,资本跨境流动的情况相对没有那么严重。政策当局在国内利率政策方面会有更大的自主权,而控制物价上涨的努力已经通过几个途径在进行,即提高政策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对银行信贷实施数量紧缩,以及采取行政手段调控股价或是出口。总体上说,亚洲决策者们依然较为担心本币升值对本国就业和经济增长带来的冲击,尽管在近期,部分经济体已展现出放松汇率管制的迹象,我们认为这是对抗通胀的一个最有效工具。
基金周刊:对投资人来说,是不是应该避免一味关注短期因素,而是要更多地考虑新兴亚洲经济体长期内可能面临的挑战?
廖家樑:当然。当前,新兴亚洲资产的吸引力反应了多重利好因素的叠加:快速的GDP增长、整体政治环境的稳定、基础设施建设的仍待发展以及私有化进程的推进。因为可选的金融工具有限,外来资本不得不集中在资产市场,以期分享本地的增长成果。尽管行政措施能够在短期内帮助抑制投机活动,但长期来看,进一步开放和发展国内金融市场是大势所趋,这就要求进一步的汇率市场化。我们对于一些亚洲经济体近期在这方面迈出的一些步伐感到欣慰,特别是中国。
在发达经济体依然充满不确定性的背景下,我们认为,对亚洲新兴经济体来说,制定中长期的内需发展战略时间表非常重要,特别是消费。尽管我们认为家庭消费会随着人均GDP的增长而不断提高,但对政府而言,完善教育、医疗和退休养老等方面的社会保障网络体系,对释放本地消费者的购买力来说仍至关重要。
另外,还有一个经常被亚洲经济体决策者提到的长期担忧就是,人口快速老龄化带来的社会经济难题。在这方面,新兴亚洲经济体可以从日本吸取经验教训。
基金周刊:您认为当前新兴亚洲资产的估值如何?
廖家樑:在本地市场,我们继续看好亚洲货币的升值潜力,因为从基本面来看仍有低估迹象。我们看好的货币包括新加坡元、印度卢比、韩元以及人民币。从债市来看,亚洲的高级别银行债是分散风险和增加新兴市场曝险的不错选择。
人物简介
Tomoya Masanao:2001年加入PIMCO,常驻东京,现任PIMCO亚太投资组合委员会主席,负责本地区的宏观经济和投资分析。在加入PIMCO之前,Tomoya先生在高盛的伦敦资产管理分公司任高级投资组合经理。
廖家樑(Chia-Liang Lian):CFA,2005年加入PIMCO,现任新兴市场投资组合经理兼高级副总裁,同时也是PIMCO亚太投资委员会的核心成员。有着17年投资经验,主要关注新兴亚洲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