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周宏
有篇文章说,人类在21世纪进入了快时代。对于基金发行来说同样如此,继去年新基金发行达到高峰后,今年这个基金发行趋势创下更高峰。
有媒体报道,在1月份已有25只新基金同步发行的情况下,农历新年已受理的新基金和待批的新基金数量达70多只,涵盖了股票型、QDII、债券、货币等各种类型,而农历新年后,新基金发行很快将迎来了高潮。
今年基金快发快成立是一个趋势,这是此前业内的一致预期,但没想到的是,刚过了春节,这个预测已经成为现实。
基金发的多,单个基金的规模就小起来,这很自然。存量市场走不通,增量市场更加要跑得远一点,这更是自然不过的逻辑。于是,最近年金方面的潜力成为市场重点挖掘的对象。
年金吸引眼球,当然和传说即将出台的《企业年金基金监督管理办法》中的投资比例有关。据说,新政策将对企业年金基金固定收益类投资比例、流动性投资比例、股票投资比例等进行调整,投资股票比例将不高于投资组合的30%。如此,则资本市场有望迎来数千亿元资金,其中约千亿元将直接流向股市。
但必须指出,年金的实际流入额度可能远远小于这个数字。
首先,历史上,年金的持股比例一直比较明显的低于其上限。低于上限的原因很简单,因为,很多年金组合是要求保本的。而保本的操作在其成立之初,总是偏保守的。因此,鉴于很多年金机构对于本金安全的强烈需要,我们几乎可以断定,初期对于投资上限的放开,年金的实际操作和执行者不会有太多的激动。
其次,目前经济处于一种强烈的流动性收缩的趋势中。虽然有些政策总给人以资金源源不断入市的感觉,或者某些政策确实在过去曾经带来很多的流动性,但在一个央行不断收缩自身货币量的经济周期中我们很难相信这种政策确实能够激发整个行业,更不用说股票市场了。
年金政策的放开,虽然从长远给股市画了个大饼,但这个大饼,现在并不容易吃到,不仅不容易吃到,而且密集发行新基金的过程,这种大饼可能越来越少。或者更直白地说,在利率不断抬升的今天,各种金融工具都将成为流动性的争夺者,而不是创造者、分享者。
年金新政,这次不是“救世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