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华基金邀您关注
□作者 亚夫
作者系
本报首席编辑
各地两会都开完了,GDP指标也出来了。总体上看,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的增速都在10%以上,而东部地区的增速开始有所下滑。由于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的增长正在步入快车道,因此特别要注意三个承载——自然承载、社会承载和人文承载。如果不注意这三个承载,在不远的将来就要付出更大的代价。
在讨论这个话题之前,先谈一个现象。稍早前,一些地方报出的GDP比较高,因此遭到有些媒体人的质疑,认为盲目追求GDP之风不可取。尔后,另一些地方召开的两会,微调了GDP,立即有人称,各地不再盲目追求GDP了。
GDP的测定是一门科学,不是拍脑袋,哪有这么快就不再“盲目”追求GDP的?这种简单化的批评与报道,看起来好像很犀利、很管用,其实并不利于人们对问题的认识,甚至会造成后续报道的不完整,造成信息残缺,不利于全面分析。对于这种粗糙的做法,笔者实在不敢恭维。
这里,还是先补全数据。综合多方面信息,2011年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GDP目标可分为四大方阵。第一方阵:重庆13.5%、贵州13%、内蒙13%、海南13%左右;第二方阵:黑龙江12%以上、西藏12%以上、福建12%、甘肃12%、陕西12%、青海12%、四川12%、宁夏12%、天津12%、山西12%左右、吉林12%左右。第三方阵:辽宁11%、新疆10%以上、安徽10%以上、湖南10%以上、湖北10%以上、云南10%以上、广西10%、江苏10%、江西10%、山东10%左右、河南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到2个百分点;第四方阵:河北9%左右、浙江9%左右、广东9%左右、北京8%、上海8%左右。
把这31个省市区的数字全部晒在这里,是想有个鸟瞰。从中不难看出,GDP目标最高的第一和第二方阵,大部分都属于中西部大开发地区,这些地区的GDP增速高一点是有道理的。一是因为基数低,二是因为基础弱,三是因为有需求。东部地区有些地方人均GDP已超过8万元,再要高增长是有困难的。
打个比方,中西部地区就像一个十、三四岁的少年,正在发育中,长快一点,符合生理要求。而东部地区经过30多年的高速发展,已经发育成一个二十多岁的青年,如果经济不转型,再要它长多高,是不切实际的。因此,所谓的不再盲目追求GDP的说法,并不符合实际,也不准确,而且太过草率。
那么,在新一轮快速发展中,中西部地区要不要吸取东部的教训呢?东部又有哪些教训呢?应该讲,东部地区虽然成绩斐然,但教训也不少。概括起来,有三个承载问题,即自然承载、社会承载和人文承载。这三大问题,现在已经成为困扰东部发展的大问题,而中西部地区环境更脆弱,更应该及早注意。
首先是自然承载问题。比如,北京、上海等地的水资源、土地和环境等,已经成为并将持续成为制约这些地区发展的“紧箍咒”,解决这些问题的代价将越来越高。因此,这些地方如果不转型,商务成本将持续上升。对中西部地区来说,如果照搬东部旧模式,不考虑本地的自然承载力,肯定是不行的。
其次是社会承载问题。比如,人口、交通和公共服务等问题。现在,北京、上海等城市已经成为世界著名的“恐龙型”城市,人口总量和密度比一些小国家还多,而且“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对此,中西部地区在发展中要趁早做规划,否则以后变成这些城市的翻版,治理起来就更困难了。
再次是人文承载问题。这是最容易被人忽视的问题。比如,东部地区在上一轮发展中拆了多少有人文价值与经济价值的东西?例如,上海曾经是中国乃至亚洲第一大工商城市,有许多工商遗址现在都不见了。中西部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有太多的人文与商业遗迹。一旦拆了,其文化与经济损失将难以弥补。
这么讲,并不是要求中西部地区抱残守缺。恰恰相反,要在对自然、人文、历史的“三个尊重”基础上积极有为,创造出更和谐、更优美、可持续的GDP来,要将人文精神注入到GDP中,以超越过往的“野蛮增长”。惟有如此,中国经济才会惠及世界、泽润后世,成为好的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