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产经新闻
  • 5:路演回放
  • 6:财经海外
  • 7:观点·专栏
  • 8:公 司
  • 9:公司纵深
  • 10:公司前沿
  • 11:产业纵深
  • 12: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资金·期货
  • A6:信息披露
  • A7:市场·观察
  • A8:股指期货·融资融券
  • B1:披 露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私募持仓渐露端倪 重点布局新兴产业
  • 国企指数
    再度失守年线
  • ■A股B股
  • ■港股
  • ■期市
  • ■创业板
  • ■基金
  • 高铁概念股现分化 主流品种或遭基金减持
  • 大方分红
    难阻机构抛售金通灵
  • ■货币债券
  •  
    2011年2月24日   按日期查找
    A4版:市场·动向 上一版  下一版
     
     
     
       | A4版:市场·动向
    私募持仓渐露端倪 重点布局新兴产业
    国企指数
    再度失守年线
    ■A股B股
    ■港股
    ■期市
    ■创业板
    ■基金
    高铁概念股现分化 主流品种或遭基金减持
    大方分红
    难阻机构抛售金通灵
    ■货币债券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高铁概念股现分化 主流品种或遭基金减持
    2011-02-24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安仲文 ○编辑 张亦文

      ⊙记者 安仲文 ○编辑 张亦文

      

      近日,以中国南车和中国北车为代表的高铁主流品种正显现出颓势,出现了持续调整的走势,似乎正遭到基金的减持。

      据国内一家超大型基金公司人士透露,近期已开始在基金配置组合中减持高铁主流品种。据悉,基金对高铁主流品种的减持,主要是认为,这些主流品种在高铁建设期内一次性密集投入导致其缺乏成长性,后续盈利能力还有待判断。

      据记者了解,目前持有此观点的基金公司并非上述一家。国内一家合资基金公司从2月初就已开始逐步减低高铁在组合中的配置比例。

      “高铁预计2020年完成的项目提前在2015年完成,这一变化推动高铁主流品种前期大涨,但是,受惠于高铁发展的高铁设备需求不可能长期维持高位,密集型的高铁固定资产投入在经历一个建设高峰期后,基本上就结束了。”国内一家基金公司研究总监向《上海证券报》坦言,高铁建设不可能年年铺铁轨、换机车。此外,被认为是受益于国外高铁建设的利好因素,基金经理也持谨慎态度。“高铁建设国将是高铁最大的受益者,绝不可能是高铁技术提供国,而且参与国外高铁建设涉及的变数因素非常多。”

      国内一家大型基金人士也认为,高铁股在短期内涨幅过大,也透支了其未来进一步上涨的空间,高铁股的行情在现阶段已基本进入尾声,当前最好的策略是获利了结。

      在高铁主流品种走弱的同时,以高铁耗材为代表的非主流品种却受到资金的欢迎。主流品种里的中国南车、中国北车自2月14日以来跌幅分别超过5%和10%,而耗材概念股中的时代新材、博深工具、博云新材同期涨幅分别超过6%、8%和15%。

      国内一位基金公司主管人士也认为,高铁可能不会在2011年出现贯穿全年的整体行情,而那些真正能持续受益的公司才会受到资金的更多关注,就持续受益的这一点看,高铁品种出现分化也就理所当然。

      市场人士认为,相对于高铁主流品种一次性投入的设备大件,高铁耗材持续性需求的特点使其走强于高铁主流品种。以高铁刹车片为例,研究人士认为一列动车组一年需更换刹车片3-4次,而目前国内高铁刹车片全部依赖欧日的进口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