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产经新闻
  • 5:路演回放
  • 6:财经海外
  • 7:观点·专栏
  • 8:公 司
  • 9:公司纵深
  • 10:公司前沿
  • 11:产业纵深
  • 12: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资金·期货
  • A6:信息披露
  • A7:市场·观察
  • A8:股指期货·融资融券
  • B1:披 露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糖协预计
    全国食糖将减产100万吨
  • 稀土污染物排放标准出台
  • 尿素价格年内已上涨8%春耕需求启动化肥行情
  • ■产经动态
  • 铁矿石谈判已处停滞状态
  • 输入型通胀形势今年更严峻
  • 支持重点地区春耕抗旱
    央行新增百亿元支农再贷款
  • 香港新增住宅用地调控楼市
  •  
    2011年2月24日   按日期查找
    4版:产经新闻 上一版  下一版
     
     
     
       | 4版:产经新闻
    糖协预计
    全国食糖将减产100万吨
    稀土污染物排放标准出台
    尿素价格年内已上涨8%春耕需求启动化肥行情
    ■产经动态
    铁矿石谈判已处停滞状态
    输入型通胀形势今年更严峻
    支持重点地区春耕抗旱
    央行新增百亿元支农再贷款
    香港新增住宅用地调控楼市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稀土污染物排放标准出台
    2011-02-24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朱宇琛 ○编辑 阮奇

    预计行业新增环保成本约10亿元

      ⊙记者 朱宇琛 ○编辑 阮奇

      

      一直被市场关注的《稀土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已于近日由环保部低调颁布,稀土开采和冶炼分离企业将遭受“定点打击”。按照此标准,我国稀土企业所要达到的环保水平甚至要超过西方发达国家。这对于一直处于重污染状态的中国稀土行业来说,可谓“重典”。标准的出台理论上将刺激企业加大环保投入,并催生行业兼并重组。

      但是,多位业内人士向记者直言,由于目前尚未有明确的监管部门和处罚措施,行业格局变化并非朝夕之间。

      

      高标准将促成行业间兼并整合

      记者获悉,《稀土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于2011年1月18日由环保部批准,将从2011年10月1日起实施,这是环保部首次发布的稀土污染物排放准则。该标准规定了稀土工业企业水污染物和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监测和监控要求,适用于稀土工业企业水污染和大气污染防治和管理。“标准”针对的企业为稀土采矿、选矿和冶炼企业,稀土材料加工企业(或车间、系统)及附属于稀土工业企业的非特征生产工艺和装置则不适用于上述标准。

      中国稀土学会秘书长林东鲁接受上海证券报采访时表示,从规定值来看,该标准门槛较高,部分规定甚至超过了西方国家的污染物排放标准。

      “我国的稀土企业生产污染严重,订立较高的标准,对行业、国家都有好处。有很多生产企业不符合标准,这就会促成行业间的兼并整合。”他表示,环保标准的出台将会促使不合规的中小企业逐步被淘汰或被整合,稀土行业集中度将逐步增加,稀土产量减少,价格也将因此有望继续攀升。

      

      行业新增环保成本约10亿元

      《稀土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直被解读为稀土行业整顿最为重要的政策性文件之一。它的出台,将可能引发稀土行业的第一轮“地震”。不过,与市场的热情预期相比,《稀土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出台显得非常低调。这似乎与目前的行业现状暗合。

      记者了解到,在采矿、选矿和冶炼三个环节中,冶炼环节的污染情况最为严重。业内表示,我国90%以上的稀土冶炼企业不能达标。该标准的限制群体,将波及全行业。那么,新政将如何与行业痼疾对抗?

      “执行标准的第一步是核查哪些企业通过了省一级环评。事实上,大部分企业在设厂的时候都绕过了环评过程。这是他们首先必须去做的工作。但是这个要花钱,而且要地方政府的积极作为。”参与此次标准制定的其中一家企业负责人对记者直言,按照标准,几乎所有企业无论大小,都将面临新的成本投入。

      对于行业平均要投入多少成本增添环保设备,业内人士表示,由于南、北方稀土的生产工艺不同,且各企业的规模差异太大,无法得出准确数字。不过,从事稀土冶炼分离和深加工业务的罗地亚集团大中华区负责人向记者举例:“罗地亚江苏地区拥有5000万吨稀土氧化物的年产量,而我们在当地的一个污水处理厂建造成本是2000万。”有专家估计,行业的新增环保成本规模约在10亿元。

      “此外,除了设备投入,还有制度和理念的建设,要给员工灌输环境保护的思想。这些工作是不是能够顺次展开?”他质疑。

      事实上,该负责人的质疑在业内具有很大代表性。北方一家龙头稀土企业的内部人士也对记者直言,目前的稀土行业还没有最终确定管理权归属,而环保标准虽出,但惩罚措施未定,这些都使新规面临“无处着力”的尴尬。“标准有了,但我们没有听到如果未达标会如何惩罚的消息。目前形势还不是很明朗,地方政府也还没有切实动力推动达标,因此行内动静不大。”他坦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