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两会前瞻
  • 4:产经新闻
  • 5:财经海外
  • 6:观点·专栏
  • 7:公 司
  • 8:公司纵深
  • 9:公司前沿
  • 10:人物
  • 11:公司·融资
  • 12:广告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信息披露
  • A4:市场·期货
  • A5:市场·机构
  • A6:市场·观察
  • A7:市场·动向
  • A8:股指期货·融资融券
  • B1:披 露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B61:信息披露
  • B62:信息披露
  • B63:信息披露
  • B64:信息披露
  • B65:信息披露
  • B66:信息披露
  • B67:信息披露
  • B68:信息披露
  • B69:信息披露
  • B70:信息披露
  • B71:信息披露
  • B72:信息披露
  • B73:信息披露
  • B74:信息披露
  • B75:信息披露
  • B76:信息披露
  • B77:信息披露
  • B78:信息披露
  • B79:信息披露
  • B80:信息披露
  • B81:信息披露
  • B82:信息披露
  • B83:信息披露
  • B84:信息披露
  • B85:信息披露
  • B86:信息披露
  • B87:信息披露
  • B88:信息披露
  • 解密万华成功并购BC公司案
  • 政府创投引导基金需要向海外“取经”
  • 政府加码扶持
    合肥高新区备战新三板
  • 基金法修订进入实质性阶段
    阳光私募股权投资有望解禁
  • 万华并购案为何有“灯塔效应”
  •  
    2011年3月1日   按日期查找
    11版:公司·融资 上一版  下一版
     
     
     
       | 11版:公司·融资
    解密万华成功并购BC公司案
    政府创投引导基金需要向海外“取经”
    政府加码扶持
    合肥高新区备战新三板
    基金法修订进入实质性阶段
    阳光私募股权投资有望解禁
    万华并购案为何有“灯塔效应”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万华并购案为何有“灯塔效应”
    2011-03-01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朱剑平 ○编辑 全泽源

      ⊙记者 朱剑平 ○编辑 全泽源

      

      在世界级并购重组事件层出不穷的2010年,万华并购BC公司,何以能成为中国首个被西方主流媒体评为最佳重组交易的案例?

      参与其中的烟台市副市长蔡国华以其工学博士、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应用经济学博士后、长江商学院EMBA的经历,一直在思考。在他看来:这些年来,中国企业走出去进行并购有几个特点:一是央企多,政府色彩浓重,市场化水平较弱,与西方国家的方式相冲突;二是大部分是进行财务投资;三是金融资本工具的运用较少。

      而万华这次的并购是控制性并购,其中的亮点在于:第一,以战略制约为主要目的,在竞争对手主要盈利的欧洲区域形成战略制约,保证了万华在亚洲的产能优势能够转化为可持续盈利优势;第二,抓住了金融危机带来的稍纵即逝的机遇,成功买到海外有增值潜力的资产。第三,此次并购的实施,标志着中国企业的国际化实践在“以劳务、产品、资本输出为手段,以引进技术、资源为目的”的传统模式上,迈上了“以实现全球战略为导向,以创新资本动作模式为手段,以技术输出为特征”的新台阶,对中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具有“灯塔效应”,成为中国企业国际化战略日臻成熟的里程碑事件。

      所有参与本次并购案例研讨的专家都一致认为:在整个收购过程中,团队是最主要的。决策团队对战略方向的把握、经营团队的技术管理专长,以及具体操作团队在资本市场上的经验和执行力都非常重要。

      尤其是,中国的企业面对的已经是全球的竞争,而并购重组是企业规模扩张很重要的途径,那么,企业一定要储备懂得全球资本市场规则的并购重组的专业人才。且不说万华实业与烟台万华的高管层,我们仅仅看一看万华并购团队中其执行者是什么样的:赵兵,万华实业集团董事,哥伦比亚大学运筹学博士,曾在多家国际世界顶级投资银行供职,具有丰富的资本运营经验,主要负责本次收购的交易方案和总操盘。牧新明,万华实业集团董事,美国北卡罗来纳州大学会计学博士,曾任美国奥斯汀大学金融学教授,金融及资本专家,主要负责本次收购交易方案的制定和方案的执行。王炼,万华实业投资总监,曾任摩根斯坦利、高盛等七家国际投行主要负责人,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数学博士和卡内基梅隆大学金融学博士,主要负责本次交易的债务交易。丁皓,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化学博士,万华实业总裁助理,加氢反应化工专家,交易团队核心成员,主要负责交易的跟踪和执行。

      另外,企业的并购离不开各方面的协调支持。如中国驻匈使馆商务处在这次并购中充分运用了中国和匈牙利两国的政府关系。而在资金上,得到了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工商银行等众多金融机构的鼎力相助,相关的资金甚至提前一天到达对方授权的账户。

      总结万华的成功,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认为:万华首先立足于自主创新、自主开发,从而创建了全世界最先进、质量最好的MDI生产线和有关技术,已经站在了世界同行的前列。在这个基础上,通过海外并购扩大市场占有率,降低未来营业收入的波动性。这样的发展战略既正确又有可持续性。相比之下,值得忧虑的是在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热潮中,有太多企业没有把技术创新放在自主创新的基础上,而是寄希望于通过并购,一步登天地拿到技术,他认为这种发展方式是不可持续,且蕴藏很大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