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两会前瞻
  • 4:产经新闻
  • 5:财经海外
  • 6:观点·专栏
  • 7:公 司
  • 8:公司纵深
  • 9:公司前沿
  • 10:人物
  • 11:公司·融资
  • 12:广告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信息披露
  • A4:市场·期货
  • A5:市场·机构
  • A6:市场·观察
  • A7:市场·动向
  • A8:股指期货·融资融券
  • B1:披 露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B61:信息披露
  • B62:信息披露
  • B63:信息披露
  • B64:信息披露
  • B65:信息披露
  • B66:信息披露
  • B67:信息披露
  • B68:信息披露
  • B69:信息披露
  • B70:信息披露
  • B71:信息披露
  • B72:信息披露
  • B73:信息披露
  • B74:信息披露
  • B75:信息披露
  • B76:信息披露
  • B77:信息披露
  • B78:信息披露
  • B79:信息披露
  • B80:信息披露
  • B81:信息披露
  • B82:信息披露
  • B83:信息披露
  • B84:信息披露
  • B85:信息披露
  • B86:信息披露
  • B87:信息披露
  • B88:信息披露
  • 大盘月线蓄势收红 “两会”行情或可期
  • 中国经济及股市前景的思考
  • 券商: 3月主题投资或迎高潮
  • 每日关注
  • 散户调查:超三成散户认可“两会”行情
  • 资金回流香港 海外基金唱多中资股
  •  
    2011年3月1日   按日期查找
    A1版:市 场 上一版  下一版
     
     
     
       | A1版:市 场
    大盘月线蓄势收红 “两会”行情或可期
    中国经济及股市前景的思考
    券商: 3月主题投资或迎高潮
    每日关注
    散户调查:超三成散户认可“两会”行情
    资金回流香港 海外基金唱多中资股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中国经济及股市前景的思考
    2011-03-01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裘国根 ○主持 于勇

      ⊙裘国根 ○主持 于勇

      

      在经历前一轮以外需为引擎的高增长和2008年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后,在外部经济环境恶化和国内原有经济增长方式遭遇瓶颈的背景下,不少人对中国经济的前景预期日趋悲观。由于职业的原因,笔者长期来一直跟踪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在综合评估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优势和劣势、机遇与风险之后,认为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长期存在,经济增速仍将维持一个相对较高的速度。在目前A股的整体估值水平不高和特殊的结构性估值差异下,国内股市不存在系统性的投资风险,而结构性的投资机会却已经凸显。

      雄厚政府财力支撑转型

      我国经济发展将依然有一个稳定良好的内部社会环境,而稳定的社会环境是经济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我们政府手中掌控着世界上其他国家政府所不具有的雄厚经济资源和其他资源,这将为我国政府建设和谐社会提供坚实的财政支持。我们的财政收入(含土地出让金)已从2004年的不到4万亿元(约占GDP的20%)增长到2010年的11万亿元(约占GDP的28%),如果把全部国企的利润约2万亿元也加上,则我国政府控制的经济资源更多。而2010年美国的财政收入为2.1万亿美元,其占GDP的比例从2004年的16%下降到2010年的15%。另外,人们担心的收入分配结构问题和社会保障体系问题,近来也出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我国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继2009年和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率基本持平后,2010年增长率超越城镇居民4个百分点。我们的社会保障覆盖情况也大幅改善,基本养老人口比重由1989年的5%上升到2009年的18%,基本医疗保险人口比重由1997年的2%上升到2009年的17%。

      可以预见,2011年我国财政支出在民生方面的投入比重还将显著增加,如保障性住房、教育卫生医疗、农村水利建设等,同时,还将提高贫困人口标准和最低工资线等。而这些举措确实有其强大的财力支持,如中国的国债余额占GDP之比只有20%左右,而美国已达90%,日本达到200%,说明中国未来财政的腾挪空间还很大。

      房产调控不算晚 通胀治理莫悲观

      房地产的有效调控是我国经济稳定发展和拓延发展周期的必要条件。客观地说,这一轮政府严厉的房调是有远见的行为。目前房产市值初步估算约在95万亿元,占我国居民家庭财富的比例在50%以上。由于房地产对我国社会和经济各个领域存在广泛的辐射力,如果再任由房价一路飙升,必将形成巨大的泡沫,一旦泡沫破灭,其对我国经济平稳发展和社会稳定的破坏力不可简单估量。目前中国政府对房地产从增加供给和抑制需求两个方面采取强有力的调控,不仅能让房价平稳、让银行减少风险,而且大量的保障性住房建设又让投资增速平稳。

      目前市场对我国通胀形势的预期过度悲观。要准确地预测通胀走势与要准确地预测股市走势一样,从理论上说是一件不可能的事,因为这两者都属于人的预期和参与会影响和改变结果的事情,切忌单向线性地思考通胀问题。通货膨胀是个货币现象,这一轮通胀和我国央行为应对2008年的金融危机而实施的宽松的货币政策有一定关系。但通胀的具体成因是复杂的,我比较认可市场上有些研究机构提出的“成本推动说”。(下转A5)

      (作者系上海重阳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学院兼职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