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点之四
调控常态化 楼市有望回归理性
⊙本报两会报道组 ○编辑 衡道庆
看点:《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提出,加强土地、财税、金融政策调节,加快住房信息系统建设,完善符合国情的住房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合理引导住房需求。强化各级政府职责,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加快棚户区改造,发展公共租赁住房,增加中低收入居民住房供给。加强市场监管,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抑制投机需求,促进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
代表委员声音:房地产市场仍是今年两会期间代表委员关注的热点之一,记者注意到多份提案涉及相关问题。如民革中央提出《关于构建以公共租赁住房为主体的住房保障体系,实现中低收入群体住有所居的建议》,以及《关于尽快将房地产业定位于民生产业的建议》等。
其中后一份提案建议,应进一步明确,房地产调控的目标和手段必须与民生紧密结合,财政、税收、信贷、住房、融资、土地等调控政策作用的发挥,要以是否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考量标准,使房地产业不仅在推动经济发展中发挥应有作用,更要在促进民生改善和社会和谐中体现重要功能。
专家观点: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王珏林向记者表示,目前房地产业的首要问题就是落实国家有关调控政策,抑制投机需求,确保房地产市场理性回归。
王珏林指出,要客观全面地看待我国房地产业。自我国实施住房制度改革以来,住房逐步实现商品化,房地产业在快速发展中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城镇居民的住房条件有了很大改善。据国家统计局统计,1998年到2009年间,在城镇人口增长近2亿的前提下,人均住房面积从17.8平方米增加到28平方米以上,居住环境和质量明显提高。
另一方面,由于我国现有住房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尚不完善,群众住房需求缺乏正确引导,房地产业在快速发展中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例如房价过高,超过群众的承受能力,社会各方面反映强烈。为了切实解决房地产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促进其健康发展,中央先后出台了“国10条”、“国8条”等调控措施。
他分析认为,已经出台的政策越来越有针对性,即加强土地、财税、金融政策调节,合理引导各方面的住房需求,特别是抑制投机需求。
目前,中央政府对房地产的调控决心很大,在常态化调控之下,我国房地产市场有望逐步回到平稳理性发展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