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卡经济”的后劲?
⊙记者 王宙洁 ○编辑 朱贤佳
自从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在1929年首次颁发小金人以来,奥斯卡俨然已经成为“一流视觉享受、顶级影视明星”的代名词。而投资者则更加看重奥斯卡带来的爆发式经济热点。“山姆大叔”确实看到了文化产业带来的经济推动力,但如何维持这股动力,值得深思。
2月28日,第83届奥斯卡金像奖颁奖礼在洛杉矶举行。《国王的演讲》尽显王者之风,一举囊括包括最佳影片奖和最佳男主角奖在内的四个奖项。为奥斯卡进行直播的美国广播公司电视网也吸引到五年来人数最多的观众。惊艳的、古典的,抑或是令人群心激荡的,奥斯卡大餐的丰盛程度,带给人们无尽的诱惑。
作为影视界一年一度的盛宴,奥斯卡带来的动力绝不仅仅停留在艺术层面,美国经济同样沾光不少。据报道,奥斯卡颁奖盛宴每年平均创造1.3亿美元的商机,为至少7000人带来就业机会。即使是在美国经济陷入衰退后的2009年,包括出租车、酒店、餐饮、保安、停车、时装设计在内的服务行业也分得8000万美元的利润。
这些奥斯卡颁奖典礼带来的效益让美国的中小型企业如沐春风,每年这个时候,他们的生意总是特别红火,而为了开展生意他们雇用了大量员工,这也令长期愁于改善就业的美国政府暂时松一口气。
但是,随着奥斯卡落下帷幕,这场奥斯卡概念掀起的小高潮会否就此歇脚?那些因奥斯卡而获得就业机会的求职者,能否持续为改善非农就业数据出一份力?很难说。
本周五即将迎来具有经济“风向标”意义的非农就业数据发布。根据经济学家预计,这个月的就业数据可能相对好看,因为1月份公布的就业数据受到天气因素的影响。暴风雪天气让求职意愿出现下滑,但步入2月,气候转好给就业数据创造了宽松的氛围。因此,即便在周五看到一份令人满意的就业报告,投资者也应该挤掉水分,再作评判。
美国多项经济数据也许在今年确实会有亮眼表现,但鉴于经济数据通常较为滞后,过去的成绩无法确保未来的成功。更何况,如今的这场复苏,是因奥斯卡而起,美国本身在制度和潜力方面吸引跨国公司的魅力似乎正在减弱。
风投公司KPCB在其近期一份对美国商业进行分析的报告中,就经济基本面、商业环境、人力资本和基础设施等方面将美国与20个竞争者进行比较。数据显示,美国在29个评比项目中,已有11年连续未出现改善,9项维持现状,有20项甚至出现倒退,其中包括员工质量、税负和运输等方面。
美联储主席伯南克本周将出席国会听证会,届时他也许会老调重弹地重申对经济扩张速度和降低失业率时间之久的不满,以换回更多的决策时间。但美国政府也确实得花点精力想想,该怎样做才能让美国的排名进一步提前。
笔者认为,在奥斯卡结束后,“山姆大叔”不能坐等下一次盛会开幕,而应当好好思考一下如何增强就业吸引力,挽留高技术移民,或增加本国工人的生产力和收入,并对金融监管和医疗体系进行重新规范。
我们常说,优秀的影视作品能影响人的一辈子,那么奥斯卡效益对经济的效应也不应该只是昙花一现。美国政府应看到,发挥小企业活力对增加就业、持续提振经济的强大作用,令“后奥斯卡效应”持续发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