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两会报道组
3月4日,全国政协委员、央行原副行长苏宁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央行频繁动用加息和存款准备金等货币工具,并不意味着央行货币政策从“稳健”转向“紧缩”。
自2010年以来,为加强流动性管理,有效抑制通货膨胀,央行已八次上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并进行了三次加息,今年以来,央行货币工具动用更加频繁。为此市场很多人担心,央行实施的稳健货币政策,实际上已悄然转向为“适度紧缩”,只是名义上仍沿用“稳健”一词。
对此,苏宁昨天对外界回应称,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本身并不一定是收紧货币,稳健的货币政策是要保持一个合理的货币供应量,要能够支持经济保持适度快速增长,结构也一定要合理。“不会因为加几次息,调几次准备金率,就不是稳健,就变成紧缩了,今年的货币供应量肯定是一个比较合理的规模。”
苏宁表示,去年实施的适度宽松货币政策,今年调整为稳健的货币政策,与此前“适度宽松”的感受度相比,自然会有一些企业感到资金紧张,所以在调整时,央行特别强调要支持中小企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特别是要支持那些有利于民生、调整结构和创新型产业企业的发展。
因此,央行希望各家商业银行、政府都加大信贷结构调整力度,在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和货币政策调整的时候,要特别关注中小企业、促进民生的企业、农村经济、创新型企业、有利于结构调整的企业的发展。
相比往年,今年央行并没有设置具体的信贷规模,取而代之提出了一个“社会融资总量”新概念。对此,苏宁表示,过去我们很关注贷款,因为过去社会融资里面贷款占的比例非常高,十年前社会融资总量中差不多90%是贷款,但现在股票市场、保险市场、债券市场等都发展起来了,加上银行还有大量的表外业务,银行信贷之外的社会融资规模越来越大。
“我们去年是7.6万亿元的贷款规模,而全国的社会融资总量恐怕超过14万亿元,就是说,即使完全控制住贷款规模,也解决不了社会融资过度的问题,因此央行提出‘社会融资总量’调控的概念,加强这方面的统计,提高调控水平。”苏宁表示。
此外,对于商业银行利率市场化的时间表,苏宁表示央行一直在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这些年来做了不少工作,比如在贷款利率上限放开、存款利率下限放开等方面。另外在货币市场上,特别是债券市场、货币市场利率都已经放开的领域,央行也做了许多推进工作深化利率市场化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