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两会特别报道
  • 3:两会特别报道
  • 4:两会特别报道
  • 5:两会特别报道
  • 6:两会特别报道
  • 7:两会特别报道
  • 8:观点·专栏
  • 9:市场
  • 10:公司
  • 11:市场趋势
  • 12:开市大吉
  • 13: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14:圆桌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焦点
  • A4:基金·基金投资
  • A5:基金·视点
  • A6:基金·私募
  • A7:基金·公司巡礼
  • A8:基金·封面文章
  • A10:基金·海外
  • A11: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2: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3:基金·专版
  • A14:基金·互动
  • A15:基金·专访
  • A16:基金·对话
  • 成长PK价值 基金纠结投资风格
  • 从“两会”看市场投资机会
  •  
    2011年3月7日   按日期查找
    A3版:基金·焦点 上一版  下一版
     
     
     
       | A3版:基金·焦点
    成长PK价值 基金纠结投资风格
    从“两会”看市场投资机会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成长PK价值 基金纠结投资风格
    2011-03-07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本报记者 吴晓婧
      漫画 高晓建

      伴随中小板和创业板的大幅调整以及周期股估值的修复,特别是在近期水泥、银行、保险等板块的行情引领刺激下,市场似乎开始相信:周期股的行情到了!

      有意思的是,从卖方研究报告来看,针对周期个股的研究报告都认为,“最坏的时刻已经过去”。而作为买方的基金,则多少有些纠结。

      ⊙本报记者 吴晓婧

      基金增仓明显

      “年初以来,最大的考验不在于仓位,而是在于风格!”华泰柏瑞基金投资总监汪晖的感触,道出了业内的心声。随着上周银行、保险、机械等大盘蓝筹股进一步的强势反弹,成长还是价值,基金经理对于风格的抉择,更加迫切且艰难。

      “两会”成为资本市场最为关注的热点“引擎”,市场在犹豫中展开强势反弹,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反弹是大盘蓝筹的复苏并实现领涨。在此背景下,一直“潜伏”并重仓大盘蓝筹的部分股票方向基金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

      上周市场连续小幅攀升,上证综指于上周五大幅上攻,终于在盘中创出本轮反弹以来的新高。

      从各行业表现来看,上周金融、地产、机械等大规模市值行业领先上涨,而中小盘股则相对上涨乏力,个股走势分化明显。从风格上来看,无疑大盘蓝筹领先,中小盘成长风格占劣势。

      对于“两会”行情,基金经理多少有些期待。诺德基金的一位基金经理表示,从概率上分析,过去20年中,即从1991年至2010年,“两会”召开的半月有余,上涨的年份有12次,即上涨概率为60%,平均涨幅为3.51%。而1991年至2010年“两会”召开后30个交易日,上证综指平均涨幅在5.83%,剔除2003年及2008年的两次极端大跌情况,历史平均涨幅可达8.48%;上涨概率为75%,平均涨幅在11.14%。

      从基金仓位来看,上周基金仓位亦普遍有所回升,各类型偏股方向基金均有小幅主动增持,大型基金管理公司一致增仓,其中,嘉实和华夏基金主动增仓幅度尤为明显。

      纠结投资风格

      虽然此前看空市场的思维一度强化,金融保险等周期性行业被基金整体大幅减仓,但其中仍不乏大盘蓝筹的坚守者,“潜伏”并重仓大盘蓝筹的部分股票方向基金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但目前依然低配金融保险行业的基金经理,对于投资风格的选择,则显得更加纠结。

      事实上,公募基金中坚守大盘蓝筹的并不多。“最终所有的股票估值都要回归到基本面所决定的价值上来。”银华基金王琦指出,从基本面来看,中小盘股票整体估值水平较高,部分小盘股已严重透支了未来的成长空间,投资者需警惕“成长性陷阱”。从国外的实证研究来看,成长股预期的成长性往往不能兑现,而普通散户投资者投资成长股也很难获得显著的超额收益,因此在进行成长型股票投资时要谨慎。相比较来说,蓝筹股估值水平则处于历史低位,一些蓝筹股的成长性也相当可观。在中国经济长期向好前提下,目前可以说是蓝筹股投资的历史性机遇。从国际市场长期的历史数据来看,蓝筹价值型投资的长期投资收益要远远高于成长型股票投资的收益。

      在兴业全球基金王晓明看来,“很多非周期性的股票在股价中已经包含了足够多的预期,要经过比较长时间估值溢价消除以后,才可能也会成为比较好的选择。我们完全可以用周期性股票做防御,或者作为进攻的手段。”

      事实上,兴业全球基金自去年第四季度以来,就开始降低了食品饮料、医药等非周期行业的比重,增加了汽车、地产、煤炭等周期性行业。

      此外,私募基金中,力挺“蓝筹股”的重阳投资认为,“考虑到中国经济未来明确的成长性,沪深300的估值是明显偏低的。虽然A股系统性风险不大,但估值结构差异显著:成长性被过度追捧给予高溢价,而代表价值的蓝筹股被市场严重低估。”

      在重阳投资看来,市场扭曲的估值格局将会逐步转变,而当前市场错误的定价体系恰恰是投资蓝筹股的良好时机。金融、地产、钢铁、家电等传统行业10倍左右的低估值已经比较充分反映了市场诸多不确定因素的风险预期。投资者对风险厌恶情绪的上升势必导致市场估值结构的整体修正,从而带来对大盘蓝筹股股价的重估。

      龙腾投资也明确看好大股票,“我们预期全年低估值行业整体应为正收益,而小市值股票整体应为负收益,所以大股票将是今年的一个战略性配置,而不仅仅是短期的战术性考虑。”据了解,该公司目前股票仓位较高,配置品种主要包括铁路、基建、电信等。

      不过,华泰柏瑞基金投资总监汪晖认为,去年和今年市场风格呈现两个极端,这对基金经理而言是一个非常大的考验。“年初以来,最大的考验不在于仓位,而是在于风格。我的判断是,价值型风格还会延续一段时间,但在今年的某个时点,风格可能会再切换到成长型风格。”

      汪晖表示,在目前价值型风格下,低估值的个股和行业都可能会呈现机会。前期市场上高铁、水利、海洋工程等主题性热点,背后的本质都是一致的,都是低估值的品种。而未来某个时点,成长股里也会出现机会,但与去年不同的是,这种机会不再是整体的,而是属于个股的。经过去年的上涨,成长型股票的估值目前是比较高的,需要用一段时间去验证业绩预期能否实现。

      诺德基金经理表示,近期来看,坚守成长已显得不再主流。但别忘了,年初至今,水利建设、高铁概念及高端装备制造业等作为市场热点均已经有过突出表现,那代表的也是政策刺激和经济转型的方向,只不过,喜新厌旧的A股市场此时很难将逐利的眼光转向故人,市场在寻找新的热点,整体看,小盘股短期内缺乏系统性机会;但将目光放的远一点,那些新兴行业和产业升级中诞生的成长股仍将是中国经济转型的希望,民族产业领先的希望。

      上述基金经理表示,“成长性也是需要有定价区间的。只不过,今时今日,需要给成长股一些成长的时间,韬光养晦,厚积薄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