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两会特别报道
  • 3:两会特别报道
  • 4:两会特别报道
  • 5:两会特别报道
  • 6:两会特别报道
  • 7:两会特别报道
  • 8:观点·专栏
  • 9:市场
  • 10:公司
  • 11:市场趋势
  • 12:开市大吉
  • 13: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14:圆桌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焦点
  • A4:基金·基金投资
  • A5:基金·视点
  • A6:基金·私募
  • A7:基金·公司巡礼
  • A8:基金·封面文章
  • A10:基金·海外
  • A11: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2: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3:基金·专版
  • A14:基金·互动
  • A15:基金·专访
  • A16:基金·对话
  •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民建中央副主席辜胜阻认为 积极股市政策能促进产业与资本良性互动
  • 江连海:
    择机推出期权交易 完善市场体系
  • 保增长重民生控物价
    为“十二五”打下坚实基础
  • 2011年将呈现增长适度、通胀可控的局面
  • 刘兴强:
    焦炭期货将在近期上市
  • 中国证监会上市部副主任欧阳泽华 场外市场将助力民营经济发展
  • 左红: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资本市场将大有作为
  •  
    2011年3月7日   按日期查找
    4版:两会特别报道 上一版  下一版
     
     
     
       | 4版:两会特别报道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民建中央副主席辜胜阻认为 积极股市政策能促进产业与资本良性互动
    江连海:
    择机推出期权交易 完善市场体系
    保增长重民生控物价
    为“十二五”打下坚实基础
    2011年将呈现增长适度、通胀可控的局面
    刘兴强:
    焦炭期货将在近期上市
    中国证监会上市部副主任欧阳泽华 场外市场将助力民营经济发展
    左红: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资本市场将大有作为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保增长重民生控物价
    为“十二五”打下坚实基础
    2011-03-07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卢晓平 ○编辑 朱贤佳

      ⊙记者 卢晓平 ○编辑 朱贤佳

      

      为了全面领会温家宝总理所作政府工作报告精髓,本报两会演播室特邀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所副所长张平,进行全方位解析。张平指出,“十二五”仍将是中国发展历史机遇期,这意味着中国经济还将处于高速增长期,但同时也面临着非常重的结构性调整任务,转变增长方式的任务。

      “十二五”经济发展有望超预期

      上海证券报:“十二五”规划包含诸多预期性指标,其中GDP年均增长7%十分醒目。这一指标比“十一五”规划年均增长7.5%低了不少。您就此如何看待?

      张平: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很值得学习和思考。回顾“十一五”,面对一个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特别是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我国政府利用灵活多变的宏观政策稳定了大局,使中国经济在“十一五”期间,年均经济增长11.2%,取得了非常可喜的成就。对比“十一五”的各项指标,基本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但仍有一些指标未彻底完成。比如“服务业增加值占比”这一指标,“十一五”期间的计划是提高3个百分点,但最后只提高了2.5个百分点。

      中央对“十二五”时期的定义是:仍然是中国的历史机遇期,这是很重要的一个定义。历史机遇期意味着,中国经济增长还将处于高速增长状态,但同时也面临着非常重的结构性调整、转变增长方式的任务,以及积极推进人民币国际化、金融改革等一系列重要改革。

      上海证券报:从预期实现指标上,我们可以看出什么?

      张平:“十二五”期间,我认为更应该关注三个指标:首先是经济增长7%的指标。很多人担心这一经济增速偏低,因为“十一五”期间定义年均增长7.5%,但实际完成了11.2%。当时还有一个重要指标,叫作人均GDP增长,当时测算大致是6.6%,最终达到了10.6%。而“十二五”期间定义GDP年均增长7%,而且没有设定人均GDP指标,这说明我们只要达到7%,中国描绘的小康社会蓝图就能实现。而且中国正处在历史机遇期,年均增长7%是经济增长的底线,应该可以完成。我的判断是,“十二五”作为历史机遇期,有望像“十一五”期间那样超预期完成指标。

      还有两个值得关注的指标是: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纯收入年均增长各7%。按照“十一五”规划,上述两个指标都是5%;实际完成的情况是:城镇是9.7%、农村是8.9%。

      GDP年均增长7%和两个收入增长年均7%放在一起,可以清楚地看到,国家在收入分配领域方面出现的重大变化,即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实现同步增长。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非常强烈的概念,表明政府改善居民收入,改变居民收入在GDP中不断下滑局势的决心和信心。

      保障房有望弥补商品房基建下滑

      上海证券报:2011年要盖1000万套保障性住房成为最抢眼的看点,这背后的寓意是什么?

      张平:纵观民生问题,群众反映最大的就是房价问题,为抑制房价过快增长,政府出台了保障性住房的措施——要在2011年盖1000万套保障性住房,目标是以公租房为主。整个“十二五”期间要盖3600万套,覆盖率在20%至30%。这项政策基于商业利益考量是可持续的,同时也为金融市场创新埋下伏笔。

      上海证券报:保障性住房除了解决民生问题外,是否还有其他重要意义?

      张平:今年,除了保障性住房政策外,稳健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也是各界非常关心的两项政策。从积极的财政政策方面看,政府已经削减了赤字,从2.9%削减到2%,新发国债9000亿,其中2000亿是替地方代发,这是积极财政政策的一个重要表现。同时,前两年投放的4万亿投资,分两年划拨,保障性住房占到1.3万亿。

      另外,保障性住房还将对带动整个基建领域发挥重要作用。目前,住房投资速度和销售速度明显下降,为了弥补商品房基建下滑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保障性住房是一个重要的举措。而保障性住房发展又与城市的规划、配套相匹配,所以保障性住房对经济拉动非常重要,也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保障。

      关于稳健的货币政策方面,政策压力已经显现。今年头两个月信贷规模明显下降,整个金融结构有所改善。中央在货币政策方面想更多地进行结构性调整,包括提升直接融资比例、在债券市场实行更多的操作,以及逐步推行利率市场化、完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等。

      未来CPI区间可能上移至3%至7%

      上海证券报:近来物价上涨较快,今年CPI定的目标是4%,未来我们的价格会不会进一步上涨?

      张平:我觉得还是有上涨的可能性。未来中国的价格区间可能会从过去常说的1%至5%的安全区间,有一定程度的上移,至3%至7%。现在无论是国际能源等大宗商品价格的冲击,还是我们力保的收入增长,未来的成本性因素都会推动价格上涨。

      今年政府定的CPI目标是4%,但我觉得实际可能略高。总体上看,今年经济增长应该是无忧的,价格按照现在的严控模式,总体目标能够实现。今年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是重了民生、保了增长、控了物价,实现这三项目标将为整个中国的经济结构、金融结构调整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对此,我们很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