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两会特别报道
  • 3:两会特别报道
  • 4:两会特别报道
  • 5:两会特别报道
  • 6:两会特别报道
  • 7:两会特别报道
  • 8:观点·专栏
  • 9:市场
  • 10:公司
  • 11:市场趋势
  • 12:开市大吉
  • 13: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14:圆桌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焦点
  • A4:基金·基金投资
  • A5:基金·视点
  • A6:基金·私募
  • A7:基金·公司巡礼
  • A8:基金·封面文章
  • A10:基金·海外
  • A11: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2: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3:基金·专版
  • A14:基金·互动
  • A15:基金·专访
  • A16:基金·对话
  • “十二五”居民收入增幅将与GDP保持同步
  • 预期性指标之一 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
  • 预期性指标之九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增加4500万
  • 预期性指标之十 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提高到87%
  • 预期性指标之二 服务业增加值占比增至47%
  • 预期性指标之五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率大于7%
  • 预期性指标之十一 R&D经费支出强度提升至2.2%
  • 预期性指标之三 城镇化率提高到51.5%
  • 预期性指标之四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
  • 预期性指标之七 人均预期寿命提高1岁
  • 预期性指标之十二 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3
  • 政协委员“客串”记者
  • 预期性指标之六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高于7%
  • 预期性指标之八 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提高到3.3件
  •  
    2011年3月7日   按日期查找
    7版:两会特别报道 上一版  下一版
     
     
     
       | 7版:两会特别报道
    “十二五”居民收入增幅将与GDP保持同步
    预期性指标之一 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
    预期性指标之九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增加4500万
    预期性指标之十 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提高到87%
    预期性指标之二 服务业增加值占比增至47%
    预期性指标之五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率大于7%
    预期性指标之十一 R&D经费支出强度提升至2.2%
    预期性指标之三 城镇化率提高到51.5%
    预期性指标之四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
    预期性指标之七 人均预期寿命提高1岁
    预期性指标之十二 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3
    政协委员“客串”记者
    预期性指标之六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高于7%
    预期性指标之八 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提高到3.3件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预期性指标之一 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
    2011-03-07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卢晓平 ○编辑 衡道庆

      ⊙记者 卢晓平 ○编辑 衡道庆

      

      “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当中,最吸引人注意的提法就是GDP年均增长7%,这一预期性目标比“十一五”规划下降了0.5%。按照规划纲要草案,到2015年,国内生产总值实现55.8万亿元,超过50万亿元。

      “这说明国家在经济社会发展导向上出现重大变化,下决心从更多追求经济总量的快速增长,转向更加重视居民收入的提高。”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说。

      这样的提法是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平均增长9.9%,“十一五”时期GDP年均增长11.2%,是我国经济发展最快的时期之一。但同时,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性的问题仍然存在,结构失衡问题日益突出,资源环境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数据显示,我国目前经济总量占全球比重不到1/10,但消耗的钢铁、水泥、煤炭、有色金属等资源却占到全球1/3左右甚至更高,排放污染物规模也很大。因此,适当放慢发展速度,提高发展质量和水平,将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长期可持续性。

      专家指出,从“十一五”情况来看,经济发展的总量指标完成得比较好,甚至提前、超额完成,但结构性指标却并未全部完成,因此,将GDP年均增速降至7%,可以使得经济发展更有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