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两会特别报道
  • 3:两会特别报道
  • 4:两会特别报道
  • 5:两会特别报道
  • 6:两会特别报道
  • 7:两会特别报道
  • 8:观点·专栏
  • 9:市场
  • 10:公司
  • 11:市场趋势
  • 12:开市大吉
  • 13: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14:圆桌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焦点
  • A4:基金·基金投资
  • A5:基金·视点
  • A6:基金·私募
  • A7:基金·公司巡礼
  • A8:基金·封面文章
  • A10:基金·海外
  • A11: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2: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3:基金·专版
  • A14:基金·互动
  • A15:基金·专访
  • A16:基金·对话
  • “十二五”居民收入增幅将与GDP保持同步
  • 预期性指标之一 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
  • 预期性指标之九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增加4500万
  • 预期性指标之十 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提高到87%
  • 预期性指标之二 服务业增加值占比增至47%
  • 预期性指标之五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率大于7%
  • 预期性指标之十一 R&D经费支出强度提升至2.2%
  • 预期性指标之三 城镇化率提高到51.5%
  • 预期性指标之四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
  • 预期性指标之七 人均预期寿命提高1岁
  • 预期性指标之十二 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3
  • 政协委员“客串”记者
  • 预期性指标之六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高于7%
  • 预期性指标之八 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提高到3.3件
  •  
    2011年3月7日   按日期查找
    7版:两会特别报道 上一版  下一版
     
     
     
       | 7版:两会特别报道
    “十二五”居民收入增幅将与GDP保持同步
    预期性指标之一 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
    预期性指标之九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增加4500万
    预期性指标之十 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提高到87%
    预期性指标之二 服务业增加值占比增至47%
    预期性指标之五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率大于7%
    预期性指标之十一 R&D经费支出强度提升至2.2%
    预期性指标之三 城镇化率提高到51.5%
    预期性指标之四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
    预期性指标之七 人均预期寿命提高1岁
    预期性指标之十二 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3
    政协委员“客串”记者
    预期性指标之六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高于7%
    预期性指标之八 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提高到3.3件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预期性指标之十一 R&D经费支出强度提升至2.2%
    2011-03-07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周翀 ○编辑 衡道庆

      ⊙记者 周翀 ○编辑 衡道庆

      

      根据“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到2015年,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R&D经费支出强度)目标为2.2%。截至2010年底,这一指标为1.8%。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日前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坦陈,R&D经费支出强度没有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根据“十一五”规划纲要,到2010年底,这一指标应达到2%的水平,而在“十五”末期,该指标仅为1.3%。

      2010年,我国R&D经费支出达到5802.1亿元,位居世界第四位。专家表示,从科技创新角度看,目前我国主要存在四大问题,即:经济发展总体技术含量仍然不高;科技投入大幅增长,但科技创新质量和效率有待提高;科技与经济脱节问题依然严重;企业创新积极性仍然不高。

      权威人士认为,“十二五”规划提出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原因主要包括:一是节能减排需要科技进步和创新的强大支撑;二是发展现代农业、巩固农业基础地位需要支撑;三是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需要支撑;四是建设生态文明需要支撑;五是实现安全发展需要支撑;六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需要支撑。由此可见,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已成为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必然要求。此外,在发展战略新兴产业方面,R&D的意义也非常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