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两会报道组 ○编辑 衡道庆
在货币政策转向稳健、信贷收紧的大背景下,今年银行会否减少对“三农”的信贷投放力度?
银监会主席刘明康6日给出了明确的答案:“不会。”
刘明康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三农”的信贷支持一定要加强,今年银监会会积极配合货币信贷政策,争取涉农贷款增速不低于各项贷款增速。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引导金融机构增加涉农信贷投放,确保涉农贷款增量占比不低于上年。加大政策性金融对“三农”的支持力度。健全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建立农业再保险和巨灾风险分散机制。
记者了解到,去年银行业实现了涉农贷款投放“两个不低于”,即信贷增量不低于上年,贷款增速不低于各项贷款增速。截至2010年底,银行业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余额11.77万亿元,2010年新增2.63万亿元。其中,农户贷款余额2.6万亿,2010年新增5909亿元。
除了信贷的支持外,两会期间,多位政协委员提到要加快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以适应农村需求。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银联董事长苏宁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金融行业应该支持有助于农副产品流通环节方面的贷款,“中国银联在本月初推出了富农卡,这种新形式的农民的金融服务载体,把农民的储蓄卡和小额信贷结合起来,改善农村的金融服务环境。”
全国政协委员、浦发银行董事长吉晓辉则呼吁,加快发展移动金融、推动金融普惠。他介绍,移动金融是金融机构借助移动通信技术提供有关金融服务的总称,它将金融服务与移动通信相结合,具有成本低廉、随身便捷的特点。根据我国的国情,大力发展移动金融,可以通过借助科技手段便民惠民,有利于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
他认为,发展移动金融,能够借助移动通信技术极大降低金融服务成本,有利于商业银行更好服务“三农”,支持农业现代化建设、提升农民收入水平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而国外成功实践也表明,发展移动金融能够向广大农村地区低收入人群提供可以负担的现代金融服务,从而提升全社会的福利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