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特别报道
  • 3:特别报道
  • 4:特别报道
  • 5:特别报道
  • 6:产经新闻
  • 7:财经海外
  • 8:观点·专栏
  • 9:公 司
  • 10:公司纵深
  • 11:公司前沿
  • 12: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资金
  • A6:市场·观察
  • A7:市场·期货
  • A8:股指期货·融资融券
  • B1:披 露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B61:信息披露
  • B62:信息披露
  • B63:信息披露
  • B64:信息披露
  • B65:信息披露
  • B66:信息披露
  • B67:信息披露
  • B68:信息披露
  • 沪指重上三千点
  • 今后五年沪市计划年增50家上市公司
  • 朱从玖:操纵发行价现象能够遏制
  • 两公司IPO申请一过一否
  • 今日关注
  • 陈晓离职 国美电器重回黄光裕怀抱
  • 商务部放松管制部分外商投资
  • 消费在尴尬中转型
  • 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规划出炉沪版迪士尼乐园日渐清晰
  •  
    2011年3月10日   按日期查找
    1版:头版 下一版
     
     
     
       | 1版:头版
    沪指重上三千点
    今后五年沪市计划年增50家上市公司
    朱从玖:操纵发行价现象能够遏制
    两公司IPO申请一过一否
    今日关注
    陈晓离职 国美电器重回黄光裕怀抱
    商务部放松管制部分外商投资
    消费在尴尬中转型
    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规划出炉沪版迪士尼乐园日渐清晰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消费在尴尬中转型
    2011-03-10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亚夫

      年年岁岁人相似,岁岁年年话不同。这两天,聚集在北京的媒体人,都在围着“两会”代表找话题、做报道,比较辛苦。

      其实,除了采访一些知名人物,还有一个办法,就是静下心来,从数据里找线索。如果仔细研读相关材料,就会发现有不少东西可以谈。

      比如,有关中国的消费市场与消费潜力问题,就需要梳理。

      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有这样一段话,“十二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从国内看,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市场需求潜力巨大。

      这段话戳到了重点,点出了中国经济转型和未来发展的一大关键因素,就是13亿人的巨大市场。这个市场不仅是中国转变发展方式的基础性条件,也是国际社会非常看好的全球性增长因素。

      因为中国的人均GDP现在已上升到4000美元,这是一个消费升级的信号。而据商务部介绍,到2015年中国的高档消费可能会超过日本,成为世界上高档消费品最多、最大的国家。这是多么诱人的前景。

      只是前景虽好,如何来实现呢?首先,消费要升级,老百姓得有钱,钱不多,收入差距扩大,物价再上涨,要让市面兴旺起来,不容易。

      据统计,去年中国的农村人均纯收入由五年前的3255元提高到5919元,增加了2664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年均增长8.9%;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由五年前的10493元提高到19109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年均增长9.7%。

      显然,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在绝对数与相对增长率上都在扩大。同样,消费差距也是如此。去年中国城镇居民消费品零售额13.6万亿元,乡村2.1万亿元,分别是五年前的1.3倍和1.1倍,年均增速分别为18.4%和16.5%。

      由这些最新数据可以发现,中国的消费也在分化。而未来的中国消费市场很可能面临一大尴尬,就是居民的收入差距与消费差距问题。这些问题不解决,想要13亿人的消费潜力都被激发出来,很难。

      不仅如此,还有市场本身的问题与老百姓的消费观念问题。比如,近年来,有不少人跑到境外去买世界名牌,这些中国制造的商品在境外卖得比境内便宜。还有国内市场存在的质量与服务问题,等等。都对扩大消费构成了挑战。

      怎么来化解这些尴尬呢?恐怕不仅要关注经济转型,也要关心消费市场、消费结构、消费观念的转型。只有这样,才能打造出一个健康的消费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