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岁岁人相似,岁岁年年话不同。这两天,聚集在北京的媒体人,都在围着“两会”代表找话题、做报道,比较辛苦。
其实,除了采访一些知名人物,还有一个办法,就是静下心来,从数据里找线索。如果仔细研读相关材料,就会发现有不少东西可以谈。
比如,有关中国的消费市场与消费潜力问题,就需要梳理。
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有这样一段话,“十二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从国内看,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市场需求潜力巨大。
这段话戳到了重点,点出了中国经济转型和未来发展的一大关键因素,就是13亿人的巨大市场。这个市场不仅是中国转变发展方式的基础性条件,也是国际社会非常看好的全球性增长因素。
因为中国的人均GDP现在已上升到4000美元,这是一个消费升级的信号。而据商务部介绍,到2015年中国的高档消费可能会超过日本,成为世界上高档消费品最多、最大的国家。这是多么诱人的前景。
只是前景虽好,如何来实现呢?首先,消费要升级,老百姓得有钱,钱不多,收入差距扩大,物价再上涨,要让市面兴旺起来,不容易。
据统计,去年中国的农村人均纯收入由五年前的3255元提高到5919元,增加了2664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年均增长8.9%;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由五年前的10493元提高到19109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年均增长9.7%。
显然,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在绝对数与相对增长率上都在扩大。同样,消费差距也是如此。去年中国城镇居民消费品零售额13.6万亿元,乡村2.1万亿元,分别是五年前的1.3倍和1.1倍,年均增速分别为18.4%和16.5%。
由这些最新数据可以发现,中国的消费也在分化。而未来的中国消费市场很可能面临一大尴尬,就是居民的收入差距与消费差距问题。这些问题不解决,想要13亿人的消费潜力都被激发出来,很难。
不仅如此,还有市场本身的问题与老百姓的消费观念问题。比如,近年来,有不少人跑到境外去买世界名牌,这些中国制造的商品在境外卖得比境内便宜。还有国内市场存在的质量与服务问题,等等。都对扩大消费构成了挑战。
怎么来化解这些尴尬呢?恐怕不仅要关注经济转型,也要关心消费市场、消费结构、消费观念的转型。只有这样,才能打造出一个健康的消费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