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特别报道
  • 3:特别报道
  • 4:特别报道
  • 5:特别报道
  • 6:产经新闻
  • 7:财经海外
  • 8:观点·专栏
  • 9:公 司
  • 10:公司纵深
  • 11:公司前沿
  • 12: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资金
  • A6:市场·观察
  • A7:市场·期货
  • A8:股指期货·融资融券
  • B1:披 露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B61:信息披露
  • B62:信息披露
  • B63:信息披露
  • B64:信息披露
  • B65:信息披露
  • B66:信息披露
  • B67:信息披露
  • B68:信息披露
  • 美的电器、广百股份完成定增
    十三家获配机构账面皆浮盈
  • 凯诺科技今年目标增利20%
  • 中交股份吸并路桥建设重组方案落定
  • 空调产品亮相
    小天鹅回归三大白电领域
  • 华侨城加速发展文化旅游业务
  • 通策医疗
    整合旗下资产
  • 分众传媒
    2010年业绩翻番
  • 7天连锁酒店
    2010年扭亏为盈
  • 嘉凯城提出五年实现“双千亿”目标
  • 克服旱灾影响 云维股份业绩大增
  • 新交所龙筹股“光环”失色 近10家中国公司酝酿择机“回归”
  •  
    2011年3月10日   按日期查找
    11版:公司前沿 上一版  下一版
     
     
     
       | 11版:公司前沿
    美的电器、广百股份完成定增
    十三家获配机构账面皆浮盈
    凯诺科技今年目标增利20%
    中交股份吸并路桥建设重组方案落定
    空调产品亮相
    小天鹅回归三大白电领域
    华侨城加速发展文化旅游业务
    通策医疗
    整合旗下资产
    分众传媒
    2010年业绩翻番
    7天连锁酒店
    2010年扭亏为盈
    嘉凯城提出五年实现“双千亿”目标
    克服旱灾影响 云维股份业绩大增
    新交所龙筹股“光环”失色 近10家中国公司酝酿择机“回归”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新交所龙筹股“光环”失色 近10家中国公司酝酿择机“回归”
    2011-03-10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郭成林 ○编辑 祝建华

      ⊙记者 郭成林 ○编辑 祝建华

      

      继敏华控股、四环医药、南都电源等之后,又一家新交所上市的中国企业走上“退市再上市”的运作轨迹,昔日耀武狮城的龙筹股光环加速黯淡。记者从新加坡多家投行处了解到,在并购价值、估值套利、民族情感等各类动因驱动下,近10家龙筹股正在酝酿择机启动“回归”程序。

      新交所上市公司新达科技日前公告,鼎晖中国管理公司(CDH China Management)正式提出总值3.51亿新元的全面收购计划。

      具体来看,此次鼎晖是通过在开曼群岛成立的特别用途公司净水投资公司(Clean Water Investment),计划以每股0.7新元现金,全面收购新达科技。一旦完成收购,该公司有意将后者从新加坡交易所除牌。持有56.05%股权的新达科技创办人蓝伟光与陈霓,已同意接受收购计划。

      此后,德意志摩根建富证券发布研究报告称,新达科技并不满意其在新交所的低交易量,相信一段时间后,该公司将在香港重新上市。昨日,记者也从鼎晖相关人士处获悉,此次私有化主要是基于产业动因,但也确有回归内地上市的考虑,目前尚无时间表也没有确定地点。该人士同时强调:“即使回归,也将是一个较为长远的过程,绝非简单出于海内外资本市场估值套利的初衷。”

      资料显示,新达科技专业从事膜分离技术及上下游工艺的整合与创新,广泛应用于医药、染料、生化、冶金、食品、环保等众多领域。

      基于此,从产业角度来看,新达科技显然符合内地创业板定位,回归将获得超过60倍的估值溢价,但被鼎晖收购后股权结构将是其上市重要障碍之一。由此,同为亚太金融中心的香港或将是新达科技的首选回归之地。

      近两年来,新交所中类似新达科技运作并购(或回购)——退市——再回归上市的龙筹股并不罕见,且渐成趋势。此前,敏华控股、中国休闲食品、以及旺旺控股和四环医药退市后均谋求在港交所上市,而南都电源退市后更成为了内地创业板“尝鲜者”之一。

      分析人士普遍认为,上述主因在于龙筹股几近丧失的融资功能使得上市的收益成本比失衡。

      “从企业的角度,基本上到新加坡上市就是个噩梦。一方面,不为当地投资者所了解和热衷导致交投很不活跃;另一方面,监管却一点不轻松。”新加坡某对冲基金负责人对记者说。

      新加坡本土投行万嘉资本相关人士也介绍:“目前,新交所上市的首发PE一般也就四至七倍;如果规模较大、较受欢迎的会到达十几倍;但最多也就二十多倍。”

      “再到交投上,龙筹股确实较不活跃。新加坡市场的参与者结构主要以各类大型基金为主,他们普遍喜欢大公司和本地股,如新加坡电信。不像中国投资者,更喜欢小盘股。”上述万嘉资本相关人士说。

      新交所执行副总裁黄良颖去年年中曾介绍,目前有154家中国企业在新交所上市。中国企业已成为在新交所上市的外国企业中规模最大的一个群体。

      记者详细分析龙筹股结构发现,仁恒置地等地产股市值占整体的15%;以扬子江造船、中远投资等造船股市值占26%;大众食品、思念食品等食品股市值占20%,这三类占了龙筹股主要的比重。

      若剔出上述5家公司,余下的龙筹股估值极低,融资功能基本丧失。同时,考虑到最近发生的中国鸿星体育和宏维科技等龙筹股丑闻,使得更多龙筹股被株连,打入“垃圾股”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