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特别报道
  • 3:特别报道
  • 4:特别报道
  • 5:特别报道
  • 6:产经新闻
  • 7:财经海外
  • 8:观点·专栏
  • 9:公 司
  • 10:公司纵深
  • 11:公司前沿
  • 12: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资金
  • A6:市场·观察
  • A7:市场·期货
  • A8:股指期货·融资融券
  • B1:披 露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B61:信息披露
  • B62:信息披露
  • B63:信息披露
  • B64:信息披露
  • B65:信息披露
  • B66:信息披露
  • B67:信息披露
  • B68:信息披露
  • 本轮加息的时间与空间跨度测评
  • 近期通货膨胀的成因究竟是什么
  • 物价上升成因与对策
  •  
    2011年3月10日   按日期查找
    12版: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上一版  下一版
     
     
     
       | 12版: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本轮加息的时间与空间跨度测评
    近期通货膨胀的成因究竟是什么
    物价上升成因与对策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物价上升成因与对策
    2011-03-10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张前荣

      ⊙张前荣

      

      去年我国经济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0.3%,但物价水平的上升已成为影响宏观经济稳定运行的重要因素。那么,这一轮物价上涨的成因是什么,对策又何在呢?

      近期物价上升成因的结构分析

      食品和居住价格上涨是推动CPI上涨的外在表现形势。2000年以来,我国经历了四轮周期性的物价波动。

      第一轮从2000年1月至2002年4月,CPI由-0.2%上升到1.7%,上升阶段持续17个月;第二轮从2002年4月至2004年7月,CPI由-1.3%上涨至5.2%,上涨阶段持续28个月;第三轮从2006年4月至2008年4月,CPI由1.2%上升至8.5%,上升阶段持续25个月;第四轮从2009年8月至今,目前正在经历第四轮波动的上升阶段,已持续15个月。

      从结构看,每次CPI出现持续大幅度上涨,均是由食品价格大幅度上涨拉动的。在2010年CPI同比上涨3.3%中,食品拉动CPI上涨2.42个百分点,占同期CPI涨幅的73.4%,居住拉动CPI上涨0.61个百分点,占同期CPI涨幅的18.4%,食品和居住对CPI的拉动占CPI涨幅的91.8%,表现为明显的结构性上涨特征。

      2011年八大类商品的权数经过调整后,食品所占的比重有所下降,居住所占的比重有所升高。2011年1月份,CPI上涨4.9%,食品拉动CPI上涨3.46个百分点,占CPI涨幅比重的70.6%,居住拉动CPI上涨0.92个百分点,占同期CPI涨幅比重的18.8%,食品和居住对CPI的拉动占同期CPI涨幅的89.4%。

      成本、供求关系和货币是推动我国食品价格周期性上涨的内在因素。我国食品价格的上涨具有明显的成本推动型特征。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0年我国农产品生产价格同比上涨10.9%,特别是粮食生产价格涨幅高于农产品生产价格涨幅,达到13.3%。而居民消费中的食品价格上涨7.2%,低于农产品生产价格。因此,农产品生产价格的上涨部分要农民自行消化,严重影响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粮食价格的上涨又会推动养殖成本的上升,引致肉类产品和水产品价格上涨。从2010年7月底开始,猪粮比价一直高于6.0的盈亏平衡点,截止到2011年2月26日,猪粮比价已经达到6.76。

      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我国粮食产量连续7年增产,年均增长3.5%,2010年产量达到54641万吨,比上年增长2.9%,而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每年均维持在0.5%-0.6%的水平,粮食产量的年均增长率远高于人口的增长率。

      从供需角度看,食品价格不应该发生较大的波动,但实际上我国的食品价格自2003年以来上涨了60.5%,粮食价格上涨77%,只有供给减少或者需求的大幅增加并伴有货币的快速增长才能导致价格水平的持续走高。因此,食品价格上涨的背后是供求关系和货币的推动。

      加强物价调控要采取多种措施

      根据国内宏观经济形势的发展状况灵活调整货币政策,真正实现货币政策由过度宽转向稳健。总体来讲,我国目前的货币政策仍然是宽松的,信贷投放上应将更多资金投入符合经济结构调整方向与改善民生的领域,适当控制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放力度。

      优化财政投资结构和规模,扩大消费需求。从制度和机制上增强居民消费能力。我国消费需求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居民消费能力不强,要加强收入分配改革,提高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速度,特别是农民、工薪阶层和城乡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增长速度,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

      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优先安排续建、投产和收尾项目,严格控制新上项目。继续实行结构性减税,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服务业发展。发挥财税政策稳定物价的作用,大力支持粮油、蔬菜、棉花等基本生活必需品生产。

      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持国内农产品价格的基本稳定。严格控制在将农用地转化为非农用地,保证耕地面积。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以农田水利建设为重点,支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农业技术推广和科技成果转化。

      完善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增加对种粮农民的各项补贴规模,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增加农民生产积极性。一旦发生自然灾害,应当从气象服务、农资生产和资金等多方面支持农户尽可能保持粮食稳产势头。

      (作者单位:国家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