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两会特别报道
  • 4:两会特别报道
  • 5:两会特别报道
  • 6:产经新闻
  • 7:财经海外
  • 8:观点·专栏
  • 9:公 司
  • 10:公司纵深
  • 11:公司·价值
  • 12:理财一周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资金
  • A6:市场·观察
  • A7:市场·期货
  • A8:股指期货·融资融券
  • B1:披 露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首日表现“冰火两重天” 兔年打新策略为王
  • 电话车险
    投保门道细细看
  • 银信合作冷热不均
    1月产品发行量及占比双双走高
  • 保险陷阱迷人眼 见招拆招重维权
  • 专家支招
    车险理赔定损争议
  •  
    2011年3月11日   按日期查找
    12版:理财一周 上一版  下一版
     
     
     
       | 12版:理财一周
    首日表现“冰火两重天” 兔年打新策略为王
    电话车险
    投保门道细细看
    银信合作冷热不均
    1月产品发行量及占比双双走高
    保险陷阱迷人眼 见招拆招重维权
    专家支招
    车险理赔定损争议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首日表现“冰火两重天” 兔年打新策略为王
    2011-03-11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唐真龙 ○编辑 金苹苹
      尤霏霏 制图

      “只选贵的打,就一定是对的。”对于虎年打新的投资者来说,这似乎是一条“黄金准则”。在去年底之前,新股首日都有着不俗的表现。正因为如此,高价股因为锁定的资金较多,因而上市首日即使涨幅较低也能给投资者带来不菲的收益。新年来临后,这一策略正在遭受挑战甚至颠覆,随着新股上市首日表现分化日趋严重,兔年打新正在迈入“策略为王”的时代。

      ⊙记者 唐真龙 ○编辑 金苹苹

      首日表现“冰火两重天”

      “打新真的不灵了,前几天中了一只新股,开盘就破发!”上海投资者小周向记者抱怨。小周告诉记者,去年初以来,他一直坚持用100万资金打新股。而小周的运气也相当不错,基本上每个月都能中一只新股,他的策略是开盘即卖,最好的情况下一开盘卖掉就能赚3万,差一点也能赚到5000多块,一年下来,100万资金获益12万元,打新收益率高达12%,远远超出了同期存款利率,跑赢了CPI。

      “今年看样子不行了,从近期的情况来看,基本每批开出来的新股都有破发的。”小周表示。今年1月份,由于市场低迷,新股经历了首轮破发潮,数只新股一开盘就跌破了发行价,不过2月份由于市场回暖,新股表现稳定,然而进入3月份,新股又现破发。不过仔细观察后记者发现,3月份的破发与以前的破发不尽相同,在同一批次上市的新股中,既有破发的,也有涨幅很大的。

      以3月2日上市的五只新股为例,当日N三江大涨84.58%,一举刷新年内新股首日的最大涨幅值;N洽洽则出现破发。新股上市首日表现可谓“冰火两重天”。这一现象在此后上市的几批新股中继续延续。3月3日上市的三只新股中,徐家汇上涨30.81%,而亚威股份开盘即告破发。3月8日,创业板迎来了永清环保、大华农与通裕重工三只新股,三者走势出现明显分化,永清环保首日涨幅超20%,通裕重工却在首日破发。

      

      打新更讲策略

      “闭着眼睛打新股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打新股还要花点心思研究一下。”光大银行理财专家表示。自从证监会正式启动第二阶段新股发行体制改革,新股上市首日遭到爆炒的现象遭到遏制,打新收益率自然就呈下降趋势。不过如果讲究策略打新还是能够获得不错的收益的。

      从近期上市首日的表现来看,打新股首先要选对行业。与传统行业相比,资金似乎更加青睐新兴产业概念的个股。以最近上市的一批新股为例,永清环保、大华农与通裕重工分别属于不同的行业领域,其中有新兴产业概念的永清环保涨幅最大,首日涨幅超过20%,而通裕重工则出现了破发。

      除行业领域之外,还要综合考虑公司基本面、行业特性、未来成长性和发行规模等多方因素。去年打新股,投资者比较青睐高价股,而今年这一原则已经不适用。与低价股相比,高价股似乎更易破发。在此前上市的一批新股中被寄予厚望的洽洽食品首日即破发,而相比之下,发行价只有11.80元的三江购物上市首日却大涨84.5%。

      

      保收益需精打细算

      打新收益下滑了,因此投资者在申购新股时更应该精打细算,控制成本,这样才能提高收益。去年本报为读者提供了一个打新+购买银行短期理财产品的投资建议,即在新股申购期间打新,而在没有新股可申购之时购买银行短期理财产品,在保证资金流动性的同时,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从而提高投资收益。

      而在今年,如果要继续采用这一策略,投资者需要把握好新股申购时点。由于今年以来新股发行节奏比较频繁,从目前来看,平均每周有两批新股发行,而时间节点往往是第一批在周一,第二批在周三。因此,理财专家建议投资者在资金量有限的情况下可优先选择申购周一发行的新股。由于新股申购之后,有三个交易日时间资金是被锁定的,如果在周三申购,资金只能在下个周一解冻,这样投资者就要白白损失两天的资金收益。以100万资金为例,如果购买银行短期理财产品,两天时间可以有将近80元的收益,这就相当于在中签率相同的情况下,周三申购比周一申购要多出近80元的成本。

      而理财专家还建议,在打新收益下降的情况下,如果投资者不需要保证资金的流动性,可以尝试其他的投资渠道。比如购买银行短期理财产品,目前一年期的理财产品收益普遍都在4%以上,此外信托产品也能提供8%以上的年化收益,有些信托产品的年化收益甚至超过12%,这些产品也都是打新资金不错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