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两会特别报道
  • 4:两会特别报道
  • 5:两会特别报道
  • 6:产经新闻
  • 7:财经海外
  • 8:观点·专栏
  • 9:公 司
  • 10:公司纵深
  • 11:公司·价值
  • 12:理财一周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资金
  • A6:市场·观察
  • A7:市场·期货
  • A8:股指期货·融资融券
  • B1:披 露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三月央票发行利率意外上升 引发加息猜想
  • “民工荒”意味着什么?
  • 新基金首发规模同比降两成 冷热不均分化明显
  • 每日关注
  • 资源股回落 沪指3000点得而复失
  • 3000点附近基金现减仓迹象 投资偏好再度变化
  •  
    2011年3月11日   按日期查找
    A1版:市 场 上一版  下一版
     
     
     
       | A1版:市 场
    三月央票发行利率意外上升 引发加息猜想
    “民工荒”意味着什么?
    新基金首发规模同比降两成 冷热不均分化明显
    每日关注
    资源股回落 沪指3000点得而复失
    3000点附近基金现减仓迹象 投资偏好再度变化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民工荒”意味着什么?
    2011-03-11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庄健 ○主持 于勇

      ⊙庄健 ○主持 于勇

      

      今年春节过后,沿海地区和内地同时出现严重的缺工现象。其中,广东珠三角地区用工缺口达200万。常年约有1200万农民工外出打工的人口大省、民工大省安徽,也出现了“用工荒”。有专家指出,中国经济发展的“人口红利”正在枯竭,用工荒正成为全国普遍现象,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将加速丧失优势,说明中国已经出现“刘易斯拐点”(劳动力由几乎无限供给向短缺转变的拐点)。

      其实,早在2007年5月中国社科院的一份报告就曾提醒:中国的劳动力正由过剩向短缺转变,拐点将在“十一五”期间出现,确切的时间可能是在2009年。当时从珠三角到长三角出现的“招工难”,已为这种观点提供了部分验证。然而,由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外部需求萎缩,出口加工业收缩,大批农民工被迫返乡,人们开始怀疑“刘易斯拐点”判断的正确性。随着经济强劲反弹,“保增长”大局已定,自去年春节开始“用工荒”重又浮出水面,且有从沿海地区向内陆省份蔓延之势。看来,如果不是将“刘易斯拐点”的出现准确地预测在某一年,判断中国正在或即将出现“刘易斯拐点”还是基本符合实情的。

      “民工荒”的连年出现和刘易斯拐点的临近,对于中国经济而言将是一个里程碑式的标志。从宏观角度看,它意味着中国作为世界加工厂的比较优势正开始逐步丧失;中国高度依赖投资和出口的增长模式已不可持续;中国多年的“高增长、低通胀”的黄金发展时期将成为美好的回忆;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是大势所趋。

      从企业的角度看, “民工荒”首先意味着处于制造业低端劳动力成本的上升。有调查显示,近12年珠江三角区农民工只增长了68元,考虑到物价上涨因素,农民工工资实际呈下降趋势。连年的“民工荒”将对企业形成“倒逼机制”,有利于农民工工资的提高和福利待遇的改善。其次,伴随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必须通过加大对产品结构升级的投资力度,通过提高资本使用效率和劳动生产率才能保持市场竞争力。第三,产业、产品结构由东部沿海向中西部转移的步伐将加快。“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一系列政策的实施,大大改善了企业的投资环境,产业、产品结构转移正为中西部地区创造出大量的就业机会。第四,外商结构将出现明显变化,对劳动力成本敏感的制造商比重将下降,而主攻中国市场的海外知名消费品牌、服务行业供应商将大量流入。第五,中国企业在低端制造业的比较优势将逐步下降,抢占中国内地市场份额和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都会加快。

      对政府而言,它意味着一系列制度变革已迫在眉睫。一是尽快消除影响劳动流动的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国内部分地区,如江苏、湖南、湖北、重庆、西安、郑州等省市已宣布取消“农业户口”代之以“居民户口”。政府有关部门应在总结已有改革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加快营造将农民工转化为稳定的城市工人和市民的制度环境,为最终打破中国城乡二元格局奠定基础。二是加强中国劳工市场的法制建设,让劳动者有法可依。中国近年来虽然陆续出台或修订了《劳动法》、《最低工资规定》等法律法规,但执行效果并不理想。对此必须强调政府责任、加强监管和执行力度。三是通过社会在教育机制(职业技能培训、在职教育、职高教育等),提高农民工的素质。四是尽快完善土地流转制度,把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为生产要素完全推向市场,建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自由转让、抵押、租赁制度,使那些在城市里找到长期、稳定工作的农民工能够摆脱土地的束缚,有效增加农民工的供给规模。

      “民工荒”的出现和刘易斯拐点的临近,对于正处在加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中国而言,既是挑战也是机遇。迎接挑战,化危机为机遇,中国才能跨越“中等收入国家陷阱”,向高收入国家稳步迈进。

      (作者系亚洲开发银行驻中国代表处高级经济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