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两会特别报道
  • 3:两会特别报道
  • 4:两会特别报道
  • 5:两会特别报道
  • 6:焦点
  • 7:观点·专栏
  • 8:公司
  • 9:市场
  • 10:市场趋势
  • 11:开市大吉
  • 12: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13:圆桌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焦点
  • A4:基金·基金投资
  • A5:基金·视点
  • A6:基金·市场
  • A7:基金·公司巡礼
  • A8:基金·封面文章
  • A10:基金·海外
  • A11: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2: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3: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4:基金·互动
  • A15:基金·专访
  • A16:基金·人物
  • 产能释放阶段的通胀
  • 日本大地震对中国经济产业的考验
  • 全球经济复苏之势再遭打击
  • 损失或超百亿美元
    再保险市场遇“强震”
  • 外论一瞥
  • 欧盟试水:争夺“新中东”
  •  
    2011年3月14日   按日期查找
    7版:观点·专栏 上一版  下一版
     
     
     
       | 7版:观点·专栏
    产能释放阶段的通胀
    日本大地震对中国经济产业的考验
    全球经济复苏之势再遭打击
    损失或超百亿美元
    再保险市场遇“强震”
    外论一瞥
    欧盟试水:争夺“新中东”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全球经济复苏之势再遭打击
    2011-03-14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管清友

      ⊙管清友

      

      日本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之一,因此,这场9.0级大地震以及大海啸势必对全球经济产生巨大影响。只是目前强烈的余震还在持续,死亡和失踪人数还在上升,受到核辐射的人数还在增加,由于一些地区交通和通讯中断,灾情还没有被完全统计。所以,就此全面评估灾害的影响程度,为时尚早。

      不过,看目前世界各方的舆论,对震灾之后日本经济的评估并不都是悲观的。有种观点就认为,震灾后续将促使日本政府改变大幅发行货币政策,进而降低全球流动性,日元回流国内,将有数百亿政府和私人投资专注于灾后重建,强有力地刺激日本经济发展。摩根大通、英国资本经济公司甚至以1989年的美国旧金山地震、1994年的洛杉矶地震和1995年的阪神大地震为例,提醒世人注意灾后重建对经济恢复的逆向效应。仅就遭受的损失而言,这次震灾的损失显然远逊于阪神地震。前有车,后有辙,坏事也可能变成好事,也许正像美国白宫经济顾问劳伦斯·萨默斯所说的那样,重建可提供就业机会,或将刺激日本长久以来萎靡不振的经济。

      由于日本岩手县陆前高田市、宫城县气仙沼市几乎全城毁灭,海啸影响到整个太平洋沿岸国家和地区,福岛第一核电站面临核泄漏危机,引发了全球金融市场的激烈波动。地震暴发当日,亚太股市在尾盘急挫,欧洲主要股市也下跌,外汇市场行情如过山车。由于避险资金大量涌入,欧洲和新兴市场国家政府债券受到青睐,国际黄金价格走高。相对而言,亚太市场受影响最大,欧洲市场次之,美洲市场基本没有受到影响。目前最大的不确定因素,是核泄漏危机的程度。如果核电站只是轻微受损,金融市场不会受到很大冲击;如果泄漏事故继续扩散,那对全球金融市场的冲击就很难说了。

      日本地震对全球石油市场将有重大影响。市场预期日本需求因此放缓,国际油价、基本金属价格以及农产品价格普遍走低。预计进入灾后重建阶段后,需求才会缓慢恢复。地震导致很多工厂停产,城市断电,石油需求被天灾暂时抑制。由于福岛核电站面临核泄漏危机,日本国内有多座核电站被紧急关闭,电力供应急剧下降,核电恢复需要一段时间。由于核电在日本国内电力供应中占比很高,随着救灾和重建工作的开展,燃油发电和燃气发电将带动油气需求回升。核泄漏阴影导致世界许多国家开始排查核电站安全隐患,进而也将影响各国的核能发展计划。一些在计划中的核电项目可能因此被推迟或取消,安全级别提升或不同技术路线的选择可能增加核电项目的成本,非核能源,特别是传统的油气资源将受到更大依赖。

      大地震可能拖慢世界经济复苏的脚步。鉴于日本许多地区的基础设施遭到了地震的严重破坏,一些城市几乎要在废墟上重建,日本一些大企业也被迫停产。预计地震将导致日本国民经济下滑,恶化国内债务问题,打击经济的复苏势头,甚至引发连锁反应,出现金融动荡或经济危机,全球经济也将因此放缓复苏步伐,中国对日出口将受到严重影响。考虑到目前北非、中东的动荡势态,不排除世界经济二次探底的可能性。即便按照最乐观的估计,日本经济的恢复至少也需要一年。日本是当今高端制造业产品出口国,其出口下滑腾出的市场空间可能由德国等欧洲高端出口国来弥补,灾后重建所需的食品、建材、工程服务、劳务可能需要临近的东亚、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来提供。我国政府和企业应充分发扬国际人道主义精神,积极地帮助日本抗震救灾,并为广泛地参与日本的灾后重建做好思想、物质和行动上的准备。

      日本在二战后借助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时期的“特需”实现了经济复兴;泡沫经济破灭以来,日本又借助中国崛起的“特需”提振经济。这一次大地震后,日本能否出现“地震景气”,需要“天时、地利、人和”,也需要那么点运气。

      (作者系北京青年经济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