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两会特别报道
  • 3:两会特别报道
  • 4:两会特别报道
  • 5:两会特别报道
  • 6:焦点
  • 7:观点·专栏
  • 8:公司
  • 9:市场
  • 10:市场趋势
  • 11:开市大吉
  • 12: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13:圆桌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焦点
  • A4:基金·基金投资
  • A5:基金·视点
  • A6:基金·市场
  • A7:基金·公司巡礼
  • A8:基金·封面文章
  • A10:基金·海外
  • A11: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2: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3: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4:基金·互动
  • A15:基金·专访
  • A16:基金·人物
  • 中国证监会研究中心主任祁斌:资本市场将成推动中国崛起重要力量
  • 定投自白:好习惯的力量
  • 理财账户联姻创新定投 演绎“非常完美”
  • 投资理财
    如何应对市场不确定性
  •  
    2011年3月14日   按日期查找
    A11版:基金·投资者教育 上一版  下一版
     
     
     
       | A11版:基金·投资者教育
    中国证监会研究中心主任祁斌:资本市场将成推动中国崛起重要力量
    定投自白:好习惯的力量
    理财账户联姻创新定投 演绎“非常完美”
    投资理财
    如何应对市场不确定性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投资理财
    如何应对市场不确定性
    2011-03-14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汇添富基金 刘劲文

      ⊙汇添富基金 刘劲文

      

      “股市唯一确定的就是不确定性”,股市之所以迷人,正在于其拥有巨大赚钱效应的同时,又充满了不确定性。对一般投资者而言,期待通过投资理财致富主要为满足物质需求,提高整体生活水平。但倘若为手上持有股票或基金的价格波动而日夜心神不宁,又不免因小失大。关于应对市场不确定性的个人投资理财,有以下几点建议可供参考:

      首重资产配置。要能避免在该贪婪时恐惧,了解自己的风险承受力十分重要。投资赚取的往往是“时间价值”,因此不同年纪隐含不同的风险承受力与相应的资产配置。有一个很有趣的“100法则”,那就是用100减去你的年龄,就是你可以投资股票或股票基金等高风险产品的比例,剩下的资金不妨买点低风险的债券基金和货币基金,以建立较稳健的平衡资产组合。此外,还可适当保留一定的闲置资金在市场见底时勇于买进,获取未来的超额回报。

      股票投资不妨奉行简单原则。股市是一个投资者集合竞价的场所,通常越容易理解的公司盈利模式,越容易得到投资者的认同。投资观点的形成固然需要长时间的实地调研与案头工作的支持,但最终若不能精练成一句话或几个要点说清楚,是成不了经典投资案例的。“股神”巴菲特当年投资可口可乐的理由便可以用“品牌优势、分销渠道优势、成本优势”来简单概括之。

      尽量减少犯错概率。买进股票或基金前应该仔细确认其风险∕收益特性符合自身风险承受能力,这部分事前准备“功课”绝非可有可无必须做足,切记不可掉以轻心。基金一般透过投资组合运作,已具有一定风险分散特性,因此持有基金个数不宜过多,以免此消彼长,反而影响长期收益情况。选择上应兼顾股票与固定收益、国内与海外市场等不同投资品种均衡为宜。

      短线进出至多“小富”,长线持有才能“大富”。奉行价值投资的专业投资人,一般对短线进出是非常鄙夷的。然而经过百年不遇金融危机洗礼后,短线进出、设定停损点或也不失为风险控制的具体做法之一。但投资迷人之处恰在于风险与收益最终是匹配的,短线进出运气好至多“小富”,难成“大富”。至于持股时间多久才称得上长线投资,因股而异,我们可以套用另一位投资大师彼得·林奇的思路来指导操作:只要当初看好买进的理由没有根本性的变化,就该坚定持股,如此才不会错失了“Ten Bagger”﹙十倍涨幅的股票﹚。投资基金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