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两会特别报道
  • 3:两会特别报道
  • 4:两会特别报道
  • 5:两会特别报道
  • 6:焦点
  • 7:观点·专栏
  • 8:公司
  • 9:市场
  • 10:市场趋势
  • 11:开市大吉
  • 12: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13:圆桌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焦点
  • A4:基金·基金投资
  • A5:基金·视点
  • A6:基金·市场
  • A7:基金·公司巡礼
  • A8:基金·封面文章
  • A10:基金·海外
  • A11: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2: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3: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4:基金·互动
  • A15:基金·专访
  • A16:基金·人物
  • 应大力提高居民财产性收入比重
  • 全球大宗商品市场将往何处去
  • 日本地震
    与世界经济选择
  •  
    2011年3月14日   按日期查找
    12版: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上一版  下一版
     
     
     
       | 12版: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应大力提高居民财产性收入比重
    全球大宗商品市场将往何处去
    日本地震
    与世界经济选择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应大力提高居民财产性收入比重
    2011-03-14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梁达

      近年来,作为居民四大收入来源之一的财产性收入增速虽有所加快,但比重偏低。从发展趋势看,投资理财是居民增加财产性收入的重要渠道之一,应创造有利条件,大力提高居民财产性收入的比重。

      ⊙梁达

      

      财产性收入占居民总收入的比重,是衡量一个国家市场化和国民富裕程度的重要指标,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条件。近年来,作为居民四大收入来源之一的财产性收入增速有所加快,但占全部收入的比重一直偏低,提升空间较大。从发展趋势看,投资理财是居民增加财产性收入的重要渠道之一,应创造有利条件,大力提高居民财产性收入的比重。

      “十二五”规划提出,要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这意味着将从扩大就业、调整收入分配结构入手,进一步提升财产性收入在城乡居民收入中的地位和作用,这既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的客观要求。

      

      目前居民财产性收入的主要特点

      一是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高速增长。随着城镇居民财产增多和投资理财意识增强,2005年以来,在各级政府积极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的政策带动下,城镇居民的利息收入、股息与红利收入、其他投资收入以及出租房屋收入均有大幅增长,从而促进了财产性收入的高速增长。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财产性收入达到520元,比2005年增长169.7%,年均增长22.0%。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也加快增长。2010年,农村居民的财产性收入人均202元,比2005年增加114元,增长1.3倍,年均增长18.0%,年均增速比“十五”期间高3.5个百分点。

      二是占全部收入的比重仍然偏低。在收入快速增长,收入渠道逐步趋向多元化的同时,财产性收入比重仍然最低。“十一五”时期,作为城镇居民收入主体的工资性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逐年下降,由2005年的68.9%下降到2010年的65.2%,下降3.7个百分点;而经营净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则有所上升,2010年经营净收入占8.1%,财产性收入占2.5%,分别比2005年上升2.1和0.8个百分点。

      数据显示,城镇居民财产性收入在四大收入中的比重依然是最低的。总体来看,财产性收入对城镇居民收入的贡献还很小,不仅低于经营净收入的贡献,更远低于转移性收入和工薪收入的贡献。

      三是与国际对比,财产收入比重更低。以美国为例,财产性收入占可支配收入比重约为40%。90%以上的公民拥有股票、基金等有价证券。与此相比,我国居民财产性收入所占比重不到3%。在我国当前投资渠道不畅的情况下,股票投资已成为人们保值增值的主要方式,且股市的涨跌已直接关系到投资者的收入水平及消费能力。

      截至2010年底,开放式基金投资者账户总数为1.86亿户,沪深两市A股、B股有效股票账户为1.7亿户。考虑不予考虑股民一般同时拥有沪深两市的账户,所以实际投资人为0.8亿人。两项相加,总户数竟超过了3亿户,要占到全国总人口10%比重。尽管社会财富迅速增长,但普通居民拥有的财产性收入增速仍然滞后于其他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

      

      投资渠道狭窄,投资结构不合理导致财产性收入比重偏低

      居民家庭财产性收入增长加快,但比重最低,主要原因是居民投资渠道狭窄所致。从近几年城镇居民财产性收入构成看,主要是通过利息、出租房屋收入、股息与红利收入所得,而保险收益、其他投资收入相对较少且波动性较大,知识产权收入基本没有。

      目前城镇居民家庭投资方式是以银行存款为主,以保险、基金和股票投资为辅,而银行存款的收益率很低,2010年初我国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为2.25%,2010年全年CPI上涨达到3.3%,存在负利率现象。从去年10月到今年2月,央行3次加息后一年期存款利率达到3%,但与今年1月CPI涨幅4.9%相比,负利率为1.9%。

      在负利率环境下,人们即使将钱存入银行获取利息,仍然会因通货膨胀而出现资产缩水,出现存款实际收益为“负”的现象,买保险的收益率也只是略高于银行存款,能够产生的财产性收入极为有限。当物价上涨过快时,银行存款和保险能够做到资产保值就已经实属不易,更甭提资产增值了。而投资基金、股票虽然有可能产生高收益,但风险很大。这样的投资结构,势必造成财产性收入增长呈现波动性。

      相比西方国家,我国民众更加青睐储蓄存款。一方面,医疗、教育、就业等生活成本的提高,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够完善等,让人们在持有货币时倾向选择更为安全的储蓄存款;另一方面,当前我国投资理财市场仍处在起步阶段,合适的投资产品较少,且市场上投机氛围较浓,投资波动和风险较大。但是,随着我国金融领域的发展,投资市场会日益活跃,对普通百姓而言,了解一些投资知识也是必要的。目前,投资渠道主要包括股票、黄金、外汇、房地产、商品期货等金融产品。

      

      财产性收入提升的潜力和空间巨大

      第一、国民财富已具备一定的投资能力。根据人民银行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底,城乡居民的储蓄存款余额为30.3万亿元,人均存款达2.3万元,表明居民收入已具有一定的投资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当国民财富积聚到一定程度后,居民的投资、理财渠道会逐步拓宽,财产性收入将呈现出较快增长、家庭收入来源多元化的基本特征。

      第二、人口结构为我国的资本市场发展注入了强大活力。从我国的人口结构看,在未来10年间,是50年代、60年代及70年代出生高峰期的人群在岗工作的时间,在岗工作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在历史上很高。据专家预计,大概在2018年左右,中国有可能出现人口拐点,进入老龄社会,在此之前,这些在岗工作的人要为自己买房、养老而购买资产,从而形成了对资产强大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对居民的财产性收入增长有巨大的影响。

      第三,居民投资方兴未艾。目前居民参与股市投资的热情较高,房价低迷也使炒房资金部分进入股市,全民理财的新时代即将来临,居民财产性收入所占比重将会逐渐攀升。

      

      努力创造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的有效途径

      要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必须创造一个更加完备的市场条件:

      一要有效增加财产性收入。在城镇,关键是深化金融体系改革,拓展居民金融投资渠道,提高居民的股息、利息、红利等财产性收入。在农村,关键是推进和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在稳定农民对承包地拥有长期物权的前提下,促进土地流转和变现,使农民获得稳定的收入流;清晰界定农户宅基地产权属性,推进宅基地流转、置换方式创新,让农户分享土地升值的收益。

      二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确保初次分配的公平公正。通过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深化,为防止初次分配收入差距过大提供体制和制度保障,以保证广大群众有更多的劳动收入向财产性收入转化;通过建立工资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以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三要提升居民的理财水平,培养居民多渠道投资意识。通过报纸、网络等途径,宣传有关投资理财方面的相关知识,使普通居民成为懂投资、懂理财的行家里手,使他们逐步从存款保值向投资生财转变,引导他们不但可以通过储蓄、债券、股票、基金、保险、不动产投资等金融产品的投资获得股息、利息、分红,而且可以通过其他的投资来使自己的财产增值。

      四要健全资本市场,营造一个更加公开透明的投资市场环境。近几年来,我国股票市场在改革中稳步发展。但是,资本市场仍面临着诸多历史遗留问题和制度性缺陷,如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及时性和真实性还有待于提高。

      五要提供更多的投资渠道,降低投资门槛。目前在银行理财产品中,很多投资起点在5万元以上,这将大部分中低收入群众挡在门外。在发展资本市场的同时,要加快金融产品创新,更多地推出一些适合没有任何金融投资经验的普通投资者的理财产品,为他们提供收益稳定、风险较小的投资品种,使拥有财产的居民不管其财产的多少,都有机会通过财产运营获取财产性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