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产经新闻
  • 5:财经海外
  • 6:观点·专栏
  • 7:公 司
  • 8:公司纵深
  • 9:公司前沿
  • 10:公司·价值
  • 11:理财一周
  • 12:车产业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观察
  • A6:资金·期货
  • A7:信息披露
  • A8:股指期货·融资融券
  • B1:披 露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B61:信息披露
  • B62:信息披露
  • B63:信息披露
  • B64:信息披露
  • B65:信息披露
  • B66:信息披露
  • B67:信息披露
  • B68:信息披露
  • B69:信息披露
  • B70:信息披露
  • B71:信息披露
  • B72:信息披露
  • B73:信息披露
  • B74:信息披露
  • B75:信息披露
  • B76:信息披露
  • B77:信息披露
  • B78:信息披露
  • B79:信息披露
  • B80:信息披露
  • B81:信息披露
  • B82:信息披露
  • B83:信息披露
  • B84:信息披露
  • B85:信息披露
  • B86:信息披露
  • B87:信息披露
  • B88:信息披露
  • B89:信息披露
  • B90:信息披露
  • B91:信息披露
  • B92:信息披露
  • B93:信息披露
  • B94:信息披露
  • B95:信息披露
  • B96:信息披露
  • B97:信息披露
  • B98:信息披露
  • B99:信息披露
  • B100:信息披露
  • B101:信息披露
  • B102:信息披露
  • B103:信息披露
  • B104:信息披露
  • B105:信息披露
  • B106:信息披露
  • B107:信息披露
  • B108:信息披露
  • B109:信息披露
  • B110:信息披露
  • B111:信息披露
  • B112:信息披露
  • B113:信息披露
  • B114:信息披露
  • B115:信息披露
  • B116:信息披露
  • 新基金募集同比翻番
    500亿“新鲜血液”补充市场
  • “民工荒”与产业升级
  • cnstock
  • 每日关注
  • 暴跌中捡便宜货 险资坚定波段操作
  • 焦炭期货预计近日公布获批消息 或再现“大合约”
  •  
    2011年3月18日   按日期查找
    A1版:市 场 上一版  下一版
     
     
     
       | A1版:市 场
    新基金募集同比翻番
    500亿“新鲜血液”补充市场
    “民工荒”与产业升级
    cnstock
    每日关注
    暴跌中捡便宜货 险资坚定波段操作
    焦炭期货预计近日公布获批消息 或再现“大合约”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民工荒”与产业升级
    2011-03-18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金雪军 ○主持 于勇

      ⊙金雪军 ○主持 于勇

      

      近年来,每年春节之后,东南沿海主要省市都闹“民工荒”。今年更甚,且有蔓延之势,不但珠三角和长三角发达的工业城市用工缺口巨大,连重庆等西部传统的劳务输出地也闹“民工荒”。以至于东西部地方政府也参与了民工抢夺战,东部城市派车直接去接,西部城市出各种优惠措施截留。各大媒体更是从各种角度来渲染“荒”的程度,好不热闹!

      所谓“民工荒”并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大致可以认为是在我国目前的政治经济社会条件下,愿意接受当前工资和福利水平,到东南沿海打工的农村劳动力数量越来越不能满足沿海地区企业用工需求的现象(当然现在也包括西部城市了)。说白了,“民工荒”无非是个供需缺口,既是劳动力数量供给和需求的缺口,也是劳动力价格的“缺口”。

      要解决“民工荒”,首先要理清“民工荒”产生的原因。媒体多从民工待遇、生活成本等方面去解释“民工荒”,从企业因“民工荒”造成的经济损失去渲染“荒”的程度。这些分析都停留在微观层面,从相对宏观的产业角度去看,我们会发现,“民工荒”的背后是中国30多年来产业升级的缺陷。

      我们常说中国有巨大的“人口红利”,通俗点说就是中国劳动力廉价。廉价的劳动力创造出物美价廉的商品,创造了世界制造工厂,同时也严重阻碍了中国的产业升级。30年前珠三角地区用农民工,30年以后依然是农民工。曾听说一些大型企业搁置自动化生产线不用而增加工人,原因很简单,劳动力价格比自动化生产线使用成本便宜。

      产业升级的缺陷直接导致了“民工荒”的出现:

      一方面,几十年来,劳动力价格(扣除通胀因素)基本没有上涨,而伴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城市生活成本却在迅速提高,农民工的可自由支配收入势必下降,加上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落后,农民工缺少保障等原因,迫使其返回农村。这是“民工荒”的“价格缺口”的主要原因。

      另一方面,地方政府从GDP角度考虑,不愿意放弃已经落后的产能,总希望既保留原有产业,又发展新兴产业。这种现象在我们的实际调研中经常遇到,也是导致产业转移效果不明显的原因之一。当西部地区发展起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时候,东部地区的产业没有升级,仍然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东西部产业之间没有产生应有的“落差”,于是一起抢农民工,这从大学生就业难的现象也可以作一反面应证。这是“民工荒”的“数量缺口”的原因之一。

      认清了“民工荒”的原因,解决问题就可以对症下药,消除两个“缺口”,根据供求理论可以有四种途径:增加劳动力供给、降低工资、减少劳动力需求、增加工资。而前两个途径显然是不符合实际的,我们只能寄希望于后两者。增加工资待遇还是减少用工数量?这道选择题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答案,但是标准只有一个:最省成本的那个。

      增加工资似乎是目前企业的主流做法,但效果不是很好。因为工资虽然涨了,但没涨过生活成本的上升速度,而低端发展的企业利润却不支持更高的工资上涨。于是又有了两种可能的选择,第一,企业关门大吉。第二,如果劳动力成本高过了采用自动化设备的成本,用机器来代替劳动力。两种方法从客观上都减少了对农民工的需求,至少可以消除部分“数量缺口”。另外,关门的企业肯定是生存不下去了,属于被市场淘汰。而采用自动化设备的企业值得恭喜,他们完成了产业升级。更高的产业层次意味着更高的利润率,从而可以支付更高的人工成本,这样“价格缺口”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弥合。

      还有一个附带产品,自动化生产线对工人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学生就业难的压力自然会减小。如此循环,产业才能不断升级,所以,我们说“民工荒”将是开启产业升级之门的钥匙。值得注意的是地方政府的行为,不要过多地用行政手段去阻挠这种趋势。

      (作者系财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