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产经新闻
  • 5:财经海外
  • 6:观点·专栏
  • 7:公 司
  • 8:公司纵深
  • 9:公司前沿
  • 10:公司·价值
  • 11:理财一周
  • 12:车产业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观察
  • A6:资金·期货
  • A7:信息披露
  • A8:股指期货·融资融券
  • B1:披 露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B61:信息披露
  • B62:信息披露
  • B63:信息披露
  • B64:信息披露
  • B65:信息披露
  • B66:信息披露
  • B67:信息披露
  • B68:信息披露
  • B69:信息披露
  • B70:信息披露
  • B71:信息披露
  • B72:信息披露
  • B73:信息披露
  • B74:信息披露
  • B75:信息披露
  • B76:信息披露
  • B77:信息披露
  • B78:信息披露
  • B79:信息披露
  • B80:信息披露
  • B81:信息披露
  • B82:信息披露
  • B83:信息披露
  • B84:信息披露
  • B85:信息披露
  • B86:信息披露
  • B87:信息披露
  • B88:信息披露
  • B89:信息披露
  • B90:信息披露
  • B91:信息披露
  • B92:信息披露
  • B93:信息披露
  • B94:信息披露
  • B95:信息披露
  • B96:信息披露
  • B97:信息披露
  • B98:信息披露
  • B99:信息披露
  • B100:信息披露
  • B101:信息披露
  • B102:信息披露
  • B103:信息披露
  • B104:信息披露
  • B105:信息披露
  • B106:信息披露
  • B107:信息披露
  • B108:信息披露
  • B109:信息披露
  • B110:信息披露
  • B111:信息披露
  • B112:信息披露
  • B113:信息披露
  • B114:信息披露
  • B115:信息披露
  • B116:信息披露
  • 期指低位震荡 总持仓量迅速下降
  • 运用高管交易信息
    辅助大势判断
  • 短线调整空间或有限
  • 融资偿还突增 平安融资余额骤降近亿元
  • 机构观点
  •  
    2011年3月18日   按日期查找
    A8版:股指期货·融资融券 上一版  下一版
     
     
     
       | A8版:股指期货·融资融券
    期指低位震荡 总持仓量迅速下降
    运用高管交易信息
    辅助大势判断
    短线调整空间或有限
    融资偿还突增 平安融资余额骤降近亿元
    机构观点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运用高管交易信息
    辅助大势判断
    2011-03-18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广发期货 谢贞联 编辑 梁伟)

      高管作为上市公司的知情人,其交易行为是否包含了市场尚未反应的信息,更直白地说就是高管的交易行为是否反映了知情人对市场的看法,从而对市场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已经逐渐得到了大家的关注。

      所谓的高管交易行为即是高管在二级市场的买入、卖出行为,也有人将这种行为称为高管增持或高管减持。2007年,有媒体称某上市公司高管成为“炒股高手”,能够很好地把握股份买卖时机,低价买进、高价卖出。在国外,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有学者探讨高管交易行为和股票价格走势之间的关系。很多研究结果都表明高管买入行为有显著为正的市场效应,而卖出行为则具有显著为负的市场效应,并且交易量越大、日内交易次数越多,市场效应越强烈。例如Jaffe(1974)认为追随内部人交易行为能够获取超额收益。Finnerty(1976)以美国市场的月度数据研究发现高管买、卖本公司股票的当月及其后几个月中均获得了超常回报。Lakonishok和Lee(2001)发现高管是典型的反转投资者,即股价上升后减持公司股份,股价下跌后增持公司股份,并且高管交易对公司未来股票收益的预测能力显著强于简单的反转交易策略。这意味着就个股而言,高管的买入、卖出行为包含着有价值的信息。高管的交易行为尽管不能决定股票的涨跌,但显然对后期股价的强弱有一定的影响。

      那么高管的交易行为,是否有助于提高我们对整个市场的判断能力呢?从理论上看,既然高管的交易行为对判断个股有效,那么将多个股票的高管交易行为加总起来,就有可能对整个市场的判断有帮助。为此,我们整理了过去几年的高管交易行为,经过简单的处理并与沪深300指数的走势比较,发现他们之间确实存在密切的关系。

      高管的交易行为包括减持和增持,其中减持行为更为普遍。因为高管的股权一般都是原始股或者通过股权激励而获得的,通常不是在二级市场买得的,所以增持行为很少。我们主要看看高管减持潮与指数之间的关系。从2007年到2010年,A股大概经历了7次较为明显的高管减持潮。除了第三次和第六次的调整提示信号错误之外,其余5次减持潮都伴随着大幅的调整。

      第一次的高管减持潮发生在2007年8月份。此月内,高管在二级市场净减持金额超过7亿元,其中8月20日当周减持金额3.3亿元,创下了当时的历史新高。但此后指数仍然顽强走高,从8月31日到10月17日,沪深300指数从5296点爬升到历史最高点5891点才见顶,不过此后从10月中旬到11月份的一个半月内的跌幅达20%。

      第二次的减持潮处于2007年12月中旬到08年1月上旬的反弹中,此次的净减持金额与第一次相当,其中12月24日当周减持3.6亿元。此后指数彻底崩溃,下跌犹如破竹之势。在2008年里,沪深300指数从1月15日的5754点跌至11月4日的1606点。

      第三次高管减持潮出现在2008年12月底并一直持续到2009年3月份,高管在二级市场的累计减持金额约11亿元。这次指数在减持潮后并没有像上述两次那样遇到下挫,一个月后,大盘从12月31日的1817点上涨了约12%。

      第四次的高管减持潮出现在2009年6月,减持金额达到9亿元,其中6月1日当周减持6.4亿元。减持潮后的7月到8月份,沪深300仍然从3237点上涨到3803点, 涨幅约17%。但在8月4日之后的一个月里,大盘跌至2834,跌幅达25%。

      第五次的减持潮出现在2009年10月26日至2010年1月25日的将近3个月时间里,高管在二级市场的净减持金额达20亿,其中11月16日当周减持2.8亿元。减持期间,沪深300指数呈高位震荡走势,从10月16日的3414点下跌至1月25日的3328点。而减持潮后约3个月,沪深300指数开始大幅走跌,从3407点跌至2462点,跌幅达27%,持续了约3个月。

      第六次减持潮出现在2010年8月30日至9月29日,一个月内高管净减持金额接近9亿。国庆长假后,指数上涨近10%。

      第七次减持潮从2010年10月25日至2010年底,短短两个月内,高管在二级市场上净减持金额达30亿。伴随着高管的减持,沪深300指数从3557点下跌到2011年1月份的2900点附近,跌幅接近20%。

      从以往的减持潮与指数的走势来看,高管似乎掌握着比一般投资者更多的市场信息,以至于几乎总能在市场处于相对高位的时候领先抛售股票。

      至于高管的增持行为则相对较少,仅有的几次都是零星出现的,但我们发现这些零星的高管增持同样有一定的警示价值,通常是市场见底的信号。例如始于2008年6月初的增持,跨度长达5个月。在2008年10月底指数见底附近,高管在五个交易周中有四个周是增持的。如此频密的增持是目前为止唯一的一次,此后指数迎来了翻番的行情。

      综合来看,我们认为高管的交易行为,对分析市场的大势有一定的帮助。当市场比较亢奋的时候,如果出现高管大幅减持,我们就应该为市场可能见顶做好准备。当市场极其低迷的时候,如果出现高管持续增持,我们就应该为市场可能见底做好准备。最近高管的减持力度已经开始加大,在3月的第一周内,高管总共减持了4亿元,远高于一、二月份的平均水平。这意味着未来的一到两个月内很可能出现短期的顶部,期现投资者对此信息可予以相应重视。

      (广发期货 谢贞联 编辑 梁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