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周鹏峰 王慧娟 ○编辑 裘海亮
“两会”期间,记者专访了中国民生银行董事长董文标先生,请他谈谈企业社会责任理念,以及企业应该如何创新性地履行社会责任。
上海证券报:从对弱势群体的关注、捐助文化艺术到提出“绿色”金融,我们能够感觉到民生银行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的切实努力。请问董事长,您是如何理解企业社会责任的?
董文标:企业的社会责任绝不仅仅是“慈善”或者“公益”,而是包括企业对股东、职工、债权人以及环境、资源等各方面的责任,而不同行业企业的社会责任又具有不同的特征,且各有侧重点。就银行业的社会责任来说,我认为主要可以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关注弱势群体,二是文化公益,三是绿色金融。
上海证券报:您能否具体谈一谈社会责任这三方面的内容?
董文标:可以。我一直有个观点,“一个人或一家企业对社会的责任承诺基于两点:一个是有多大能力,一个是有多少诚意。”说到关注弱势群体,可能很多人会直接联想到“捐款”或者“扶贫”。这当然是我们履行社会责任的一种方式,但单凭一个企业或者一些企业,毕竟能力有限。而真正能够使人脱贫的,却是意识和观念。所谓“思维穷则人穷”,只有观念脱贫,生活才能脱贫。因此,积极开展信息扶贫、观念扶贫,才能更好地尽到对弱势群体的社会责任。
以民生银行为例,我们在“三农”方面积极开展“信息兴农”:2006年,我们与中央电视台第七套节目签署了一项合作协议,为全国农产品应急销售提供免费广告、为贫困地区旅游资源提供免费广告、为全国农民住宅义务设计免费广告。而这项活动直接使全国45个贫困县和农产品主产区、超过1000万群众受益,并获得了国务院扶贫办的高度评价。
其次是发挥金融机构促进社会文化的保护和传承的优势。软实力目前实际是我国发展的一块短板。其根本原因在于这几十年来,我们在追求经济增长时,却没有相应的保护、继承和弘扬中国文化,更谈不上文化的进一步繁荣和深化,我认为,文化正是软实力的重要构成。为了推动文化大繁荣大发展,我们金融机构要有一种承担,要体现中国21世纪的文化力量。文化遗产在人类文明进程中的作用无可替代。一个对自己的历史和文化缺乏敬畏感的国家,难以成为真正的强国;一个不重视文化遗产的民族,也很难讲有什么真正的前途。在这方面我特别要强调一点,做文化公益事业,不是为做公益而做公益,而是要真正保护人类文化遗产,点燃文化热情、启动文化思潮,扎扎实实地推动文化的大发展和大繁荣。
本着这样的目的,民生银行巨资长期资助炎黄艺术馆,并在上海创建民生现代美术馆,并举办了一系列具有影响力的文化、美术展览活动,引起了海内外巨大的反响。
再次在推动节能减排方面,商业银行应该响应国家节能减排战略,启动绿色信贷,支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正确引导企业的投资方向,使得高污染、高耗能企业逐步退出,并增加节能减排等项目的投资。对于节能减排技术创新、技术改造、污水处理、清洁能源和产品推广等方面的项目,要有重点地给予信贷支持。
银行要充分发挥金融杠杆和资金配置中枢的作用,为国家在“十二五”期间顺利实现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贡献出自己应有的一份力量。
上海证券报:您认为企业如何才能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做好社会责任的关键是什么?
董文标:我觉得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以小见大推动科学发展”。我始终强调要“规规矩矩办银行、扎扎实实办银行、开动脑筋办银行”。“规规矩矩、扎扎实实、开动脑筋”就是要适应国家战略转型,服务大局,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履行社会责任也是一样,首先要顺应国家政策,与时俱进;其次要建立完善的组织架构和制度体系,并做到科学规划、合理运营和有效监督。
以民生银行为例,为了更科学合理地履行社会责任,我们成立了一个专项基金,并设立专门管理社会责任的专职中心,以CSR管理架构建立起完善的架构和体系,使得社会责任的规划、实施、管理和监督都能以更科学的方式来实现。
上海证券报:您认为科学地、创新性地履行社会责任能够为企业创造哪些长期价值?
董文标:首先是信任与品牌的建立,其次是业务模式的创新。作为金融企业,特别是银行这样的为客户管理资产的企业,信任是我们与客户之间最重要的纽带,品牌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基础。而通过坚持不懈,十年如一日地履行社会责任,能够帮助我们提升品牌知名度,传递品牌内涵,并加强我们与客户之间的互信。
与此同时,通过创新性地履行社会责任,也能够为银行创造新的业务模式和增长点。作为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民生银行通过对小微企业的贷款扶持,来实现小企业与银行的共成长。虽然小微企业贷款难是一个普遍现象,但他们却是我们经济社会中最有活力的群体,也是整个社会的未来之所在。这些年来,我们服务小微客户超过12万户,通过对他们进行扶持,帮助他们发展壮大,也让我们与他们一起共同成长壮大。我们通过对小微金融服务的范围和质量的不断提升,已经逐步将此打造为民生银行的特色和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