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产经新闻
  • 5:财经海外
  • 6:观点·专栏
  • 7:公 司
  • 8:公司纵深
  • 9:公司前沿
  • 10:公司·融资
  • 11:上证零距离
  • 12:人物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资金
  • A6:市场·观察
  • A7:市场·期货
  • A8:股指期货·融资融券
  • B1:披 露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B61:信息披露
  • B62:信息披露
  • B63:信息披露
  • B64:信息披露
  • B65:信息披露
  • B66:信息披露
  • B67:信息披露
  • B68:信息披露
  • B69:信息披露
  • B70:信息披露
  • B71:信息披露
  • B72:信息披露
  • B73:信息披露
  • B74:信息披露
  • B75:信息披露
  • B76:信息披露
  • B77:信息披露
  • B78:信息披露
  • B79:信息披露
  • B80:信息披露
  • B81:信息披露
  • B82:信息披露
  • B83:信息披露
  • B84:信息披露
  • B85:信息披露
  • B86:信息披露
  • B87:信息披露
  • B88:信息披露
  • B89:信息披露
  • B90:信息披露
  • B91:信息披露
  • B92:信息披露
  • B93:信息披露
  • B94:信息披露
  • B95:信息披露
  • B96:信息披露
  • B97:信息披露
  • B98:信息披露
  • B99:信息披露
  • B100:信息披露
  • B101:信息披露
  • B102:信息披露
  • B103:信息披露
  • B104:信息披露
  • B105:信息披露
  • B106:信息披露
  • B107:信息披露
  • B108:信息披露
  • QFII基金再现净申购 或成市场风向标
  • 险资注重防守 改吃“药”喝“酒”
  • 每日关注
  • 香港证监会提醒:请投资者提前做好准备
  • 平常心看待年报行情
  • 港交所人民币证券交易测试上周顺利完成
  •  
    2011年3月22日   按日期查找
    A1版:市 场 上一版  下一版
     
     
     
       | A1版:市 场
    QFII基金再现净申购 或成市场风向标
    险资注重防守 改吃“药”喝“酒”
    每日关注
    香港证监会提醒:请投资者提前做好准备
    平常心看待年报行情
    港交所人民币证券交易测试上周顺利完成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平常心看待年报行情
    2011-03-22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陈宁远 ○主持 于勇

      ⊙陈宁远 ○主持 于勇

      

      每年的年报发布期间,都有人会分析是否有年报行情,期盼有一轮年报行情。据说这非常符合所谓的价值投资理念,因为年报基本就是一年来上市公司基本面的大起底。但投资人常常会在对年报行情的期待之中,发现其实并无所谓的年报行情,而只有相对普通的对年报公布期间行情结构描述。总结起来甚至可以说,有无年报行情实际并不决定于年报之好坏,更不决定于价值投资理念的逻辑圆满程度。

      比如今年,若从1月19日开始有公司公布年报起到上周五的整整两个月里,也就保持着10%以上涨幅,大约在历年的同一个时间段的年报行情里,涨幅不算差,但比较普通。这样的行情结构,一般都被分析师和媒体描述为震荡行情。

      但震荡之中涨势凶猛的股票,有时真和年报好坏无关,甚至和所谓的价值理念并不挂钩。比如某ST类公司基本就是一个典型,同期大盘不过在震荡,而这只亏损超过2亿且连续三年主业亏损的股票,从5块钱左右起步,差不多涨了一倍。价值投资讲究基本面,这个公司的基本面乏善可陈,既无好业绩,也没有好未来,只有一个央企大股东朦胧的重组消息而已。当然这样的事情在A股市场并不少见。

      当然,若是一定要说今年年报公布中截止到现在的震荡行情,有什么格外不同的话,大约可以说遭遇了日本大地震,否则年报行情会更好些。但这千年一遇的利空分析,也经不起仔细推敲。因为这还有很多利好。

      据说日本灾后重建,有利于A股上市公司的地方很多。比如直接提供建设的上市公司,如基建公司,钢构的材料公司等等。还有一个比较明显有利于中国汽车上市的地方,就是这次日本大地震严重影响了日本汽车工业,尤其是影响了汽车配件厂商,因此利好中国汽车业及其相关配套大约也是板上钉钉的事情。利好似乎在理,利空也有在理的地方。比如核电在此次地震中的巨大风险,会对中国核电业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因此核电业的上市公司暂时难以预测是理所当然的。

      凡此种种,见仁见智,都是往年年报行情期间无法碰见的小概率事件。但日本地震到底对中国A股行情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会影响未来A股东波动结构吗?答案可不能轻易地下,因为小概率的大事件,轰动的效果自然有,但影响或者只能是一时的,如在那些抢购食盐之中被哄抬的盐化工上市企业一样,下个短命的结论并不为过。灾难一过,万事照旧,不会有太多的新鲜事。

      这从上市公司已经公布的数据看十分明显。截止到上周末,已公布年报的上市公司一共有592家。虽然按照上市公司的家数来说,年报故事讲了还不到三分之一,但景象和去年相仿。2010年已经公布年报的上市公司,实现净利润3052.35亿元,整体看上市公司保持了盈利持续两年加速增长,2010年实现盈利的公司达到568家,占比为95.95%。作为中国经济的晴雨表,上市公司继续增长的利润(按已公布的数据,增幅超过50%),这表明中国的经济依然在高速发展。你要是问如此高速增长的中国经济和中国上市公司的利润,为什么没有带来牛气冲天的好行情呢?回答真是很难的,这和要大力培养的价值投资理念相去甚远。

      若是非要绞尽脑汁想出原因来,大约可以说计算整体上市公司同比的利润增幅,对以价值投资为理想的投资人没有太大参考意义。因为仅中石油一家就盈利1400亿元,差不多接近47%。在这种情况下,要想从上市公司判断整体的盈利状态,从分析A股整个行情的结构,真是很难测算。若是具体分析依然高速增长的中石油,它年报前后几乎没有波动,并未因为可持续的好利润(国际原油价格大幅度上涨且趋势明显)带来期望的好行情。

      因此,盼望年报行情还不如端住一颗平常心,而在他心中没有所谓的年报行情。

      (作者系知名财经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