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产经新闻
  • 5:信息披露
  • 6:财经海外
  • 7:观点·专栏
  • 8:公 司
  • 9:公司纵深
  • 10:创业板·中小板
  • 11:产业纵深
  • 12:地产投资
  • A1:市 场
  • A2:专 版
  • A3:信息披露
  • A4:市场·新闻
  • A5:市场·机构
  • A6:广告
  • A7:市场·动向
  • A8:信息披露
  • A9:市场·观察
  • A10:期货·资金
  • A11:信息披露
  • A12:股指期货·融资融券
  • B1:披 露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B61:信息披露
  • B62:信息披露
  • B63:信息披露
  • B64:信息披露
  • 商品房销售5月起明码标价 不得擅自涨价
  • “核情”缓解力挺日股
  • 灾难面前不言拉动
  • 四公司创业板IPO申请两过两否
  • 焦炭期货获批 预计4月上市
  • 瞒报负债虚增业绩 绿大地欺诈发行手法很简单
  •  
    2011年3月23日   按日期查找
    1版:头版 下一版
     
     
     
       | 1版:头版
    商品房销售5月起明码标价 不得擅自涨价
    “核情”缓解力挺日股
    灾难面前不言拉动
    四公司创业板IPO申请两过两否
    焦炭期货获批 预计4月上市
    瞒报负债虚增业绩 绿大地欺诈发行手法很简单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灾难面前不言拉动
    2011-03-23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时寒冰

      

      总有一些经济学家,发表一些背离常识,让老百姓听不懂的观点。

      比如,日本大地震,一些经济学家开始估算,灾后重建将拉动日本经济增长多少多少个点,将提升就业率多少多少个点。结论是,大地震将帮助日本摆脱多年来的经济增长低迷状况。

      我相信日本的老百姓肯定不这样想。否则的话,拉动经济发展岂不是变得简单了?

      最近,法国、美国、英国等多国部队,对利比亚进行了军事打击,摧毁利比亚不少军事等设施。如果按照这些经济学家的思路,利比亚发了,它迎来了难得的灾后重建的机会,也将提供就业。

      经济学家犯了一个很大的错误:经济增长的目的在于累积财富,而不是损耗财富。无论是地震等自然灾难,还是战争等人为灾难,都会损耗财富,而灾后重建不过是通过消耗现有的财富,来逐渐恢复以往原本就有的设施。

      其实,经济学家所犯的错误,早在19世纪,就被法国经济学家巴斯夏驳斥过,他那篇《看得见的与看不见的》论文,已经成为经典之作。巴斯夏认为,窗子玻璃被打碎,虽然让生产玻璃者和安装玻璃者受益了,窗子的主人却受了损失,如果不买这块新玻璃,窗子的主人可把钱用到别的消费上去,当然也可以为就业等作贡献。

      同样,假如没有地震灾难,日本人可以把现在用于灾后重建的资金,来做其他领域的投资,更可以增加就业,更能推动经济发展。与地震后的灾后重建所不同的是,这种增长是在原有财富累积基础上的增长,是创造了新的财富。

      但是,经济学家的谬论,却被很多当政者所接受。比如,一些地方政府,不重视质量管理,导致大量豆腐渣工程问世,刚铺好的道路还没有怎么使用,就因为质量低劣重新建,这样做的结果是:GDP增长了,就业提高了,地方政绩上来了,而经济发展最根本的内涵——财富,却被损耗了。这些白白浪费的财富,却没有进入经济学家的眼帘。

      最可悲之处莫过于此。

      中国现在最需要反思的,就是这一点,我们发展经济的目的到底是什么?是GDP这个数字本身,还是累积财富,提高人民的幸福指数?如果是后者,那么,我们就必须从损耗财富、片面追求GDP的误区中走出来,让经济学回归它的本源——它应该是为人服务,而不是为某个毫无意义的数字服务。

      实际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这个问题。中国所进行的结构调整,也应该是考虑到了这一点。

      灾难不会真正拉动经济增长,以污染环境、损耗资源为代价的低质量的投资、建设,也不会推动经济增长。任何经济增长,都必须以累积财富为目标,以不断提升人民的幸福感为核心。

    时寒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