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要闻
  • 4:产经新闻
  • 5:财经海外
  • 6:观点·专栏
  • 7:公 司
  • 8:公司纵深
  • 9:能源前沿
  • 10:调查·产业
  • 11:专版
  • 12: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观察
  • A6:信息披露
  • A7:资金·期货
  • A8:股指期货·融资融券
  • B1:披 露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期指强势反弹 尾盘多方有所退却
  • 融券规模环比激增 银行股周二普遭卖空
  • 现指关注3280点一线压力
  • 机构观点
  • 期指规章护航国债期货回归
  •  
    2011年3月24日   按日期查找
    A8版:股指期货·融资融券 上一版  下一版
     
     
     
       | A8版:股指期货·融资融券
    期指强势反弹 尾盘多方有所退却
    融券规模环比激增 银行股周二普遭卖空
    现指关注3280点一线压力
    机构观点
    期指规章护航国债期货回归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期指规章护航国债期货回归
    2011-03-24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新湖期货金融事业部 李根(F0267912)

      ■ 新湖期货金融事业部 李根(F0267912)

      近来各方对于推出国债期货的呼声越来越高。发展国债期货交易不仅意味着增加一种风险管理工具,更关乎我国利率体系市场化形成和国债市场的统一。随着未来推出国债期货和外汇期货,中国期货市场完整的金融期货品种体系会逐步形成。通过2002年美国年度财报披露,国债期货占全部期货合约成交量的24.4%,已经成为资本市场不可或缺的金融衍生品工具之一。

      我国在上世纪90年代初曾进行过国债期货交易试点,但在实际运行中出现了浮盈开仓投机过度,影响现货市场,联手操纵期货市场,炒作内幕消息,巨额持仓和砸盘等现象,也因此经过两年多的试点后,国债期货被迫叫停。在本质上,国债期货交易的只是国债利率与市场利率的差额,上下波动的幅度很小,潜在风险较小。而当时最终崩盘的原因在于利率市场化程度不高、国债现货市场规模过小、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交易规则不统一、市场监管体系不完善和市场风险控制体系不完善等因素。

      通过国债期货失败的前车之鉴,在专家学者对于金融期货的担忧声中,股指期货于2010年4月正式上市,至今已快满一年。股指期货运行情况在资金容量,成交效率,活跃程度,盘口流动性消耗时间,交易成本,收益风险比方面均“完胜”已经较为成熟的的商品期货市场,起到了服务国民经济和稳定市场结构的巨大作用。那么股指期货运行良好的具体原因在哪儿呢?第一,我国期货市场经过了二十年的发展,证监会颁布和修改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逐渐建立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制度;第二,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的成立提供了专门的交易场所,使得衍生品的设计、交易方式、结算、风控更有针对性。第三,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颁布的一系列交易规则、办法和制度非常的行之有效。

      值得一提的是,中金所在股指期货的交易制度中成功地实行了股指期货投资者适当性制度,发挥了较好的降低市场风险,优化投资者结构的功能,以至于历经十几年发展的商品期货也要借鉴并引入该制度。中金所具体颁布的相关法律法规有效地维护了市场秩序,规范了市场操作行为。像是《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风险控制管理办法》中实行保证金制度、涨跌停板制度、持仓限额制度、大户持仓报告制度、强行平仓制度、强制减仓制度、结算担保金制度和风险警示制度。《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信息管理办法》披露交易所交易活动中产生的相关信息。《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违规违约处理办法》中明确规定日常检查和处理违规行为准则。

      国债现货市场与上世纪九十年代已经大不一样,1994和1995年时国债市场规模不过1000亿,而2010年国债余额为7万亿,并且可流通国债大大增强,债券结构均匀。在现货市场逐步完善,并配套了相应的法律法规和交易规则、专门的交易场所,完善的配套体系之后,相信国债期货可以完善中国的资本市场结构,推进利率市场化,紧跟国家十二五规划,实现从“稳步发展”到“推进发展”、从“期货市场”到“期货和金融衍生品市场” 的积极变化。(C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