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更审慎灵活
⊙亚夫
这两天,接连读到一些分析人士的文章,对未来可能出现经济滞胀,表示了些许担忧,同时对下一步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可能取向,也提出了各自的看法。不无道理。
从指标上看,中国经济在去年下半年出现了物价快速上涨的情况。为此,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调控措施,进行了有效干预。特别是货币政策操作频繁,而近两个月的多项指标又显示,经济有出现滞胀的苗头。
对此,笔者在3月7日题为《7与4的经济含义是什么》的文章中,曾经谈到过这样的担心。文章认为,如果经济增速过低,出现较高通胀、较低增长的情况,就有可能陷入滞胀的困境。而这样的结果并不是好的结果。
赶巧的是,近两个月来的经济数据正在提醒人们,要注意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异常情况。而相关指标也显示,现在的宏观经济政策正在走钢丝,需要别审慎灵活,又要积极稳健,同时还应当果断决策,防止经济落入滞胀的暗沟。
做出这样的推论,是基于以下一些数据。
比如,在1、2月份的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中,只有投资尚属平稳,消费和出口都下得厉害。尤其是2月份的出口同比增长只有2.4%,为近年来罕见。而2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1.6%,也是近一年多来所没有的。
就工业而言,2月份虽有春节因素,但工业增加值仍比前8个月提高了约1个百分点。进一步分析,其中重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6%,轻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1%。重工业的比重再次加大,表明投资主导型经济趋势并没有改变。
再从其他指标看,这种投资驱动型经济趋势非但没有改变,还有增强的苗头。比如,今年1、2月份发电量同比增长8.2%和15.4%,就是一个证明。当然,仅此是不够的,1月份货运指标为11.4%,是近一年来的最低,只是一个反证。
不过,就此以为投资驱动型增长能够持续,也不见得。比如,1、2月份的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24.9%,是近一年的平均值。而1、2月的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额同比增长为-23.6%,表明投资拉动的后续力是不足的。
这就是说,如果消费与出口起不来,而后续投资再下来,那么未来的增长趋势是不乐观的。
再看价格趋势。数据显示,CPI和PPI自去年10月加速上升后,经政策干预在12月份出现回调,但两者的增速却出现了喇叭口加大的形态。尽管1、2月份CPI都是4.9%,但PPI却是6.6%和7.2%,表明物价趋势很不乐观。
而被人们寄予厚望的消费情况也不乐观。数据显示,1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9.9%。其中,城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9.9%,乡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9.6%。基本上比近10个月来的平均值略高一点。
但2月份虽然有春节因素,但情况完全不同。数据显示,2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1.6%。其中,城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1.7%,乡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1.2%。这三个数字都呈跳水式下滑态势。
这就是说,一方面物价趋势在上升,另一方面消费趋势有萎缩。如果这种情况持续下去,就有可能使滞胀的风险成为事实。这是人们不愿看到的。
同样值得注意的自然是外贸的情况,特别是出口情况。数据显示,今年1月,出口总值同比增长37.7%,与近一年来的均值接近。而进口总值同比增长51%,是近一年来进口增速箱顶的数值。
但是到2月份这两个数字也同步大幅滑落。数据显示,2月份,出口总值同比增长2.4%,是近一年来均值的十分之一都不到,十分罕见。而进口总值同比增长19.4%,也近一年来的最低值。这种跳水形态,仅仅是因为春节因素吗?
另外,狭义货币(M1)余额同比增长情况是,1月份13.6%,2月份14.5%。虽然2月份略有回升,但总体趋势没有改变。而广义货币(M2)余额同比增长情况是,1月份17.2%,2月份15.7%,同样在滑落中。而贷款的情况也是如此。
应该讲,可以继续分析的指标还有不少,比如财政收支情况,等等,也都有可议之处。这里,仅仅列出上面这些数据,就可以发现,人们对滞胀的担心是有依据的。
当然,仅从1、2月份的数据也许还看不出趋势来,但风起于青萍之末,如果现在看到的不是个别数据,而是系统性指标都在发出提示,那就有必要做点未雨绸缪的工作了。因为,中国经济规模庞大,经济转型并非一朝一夕,所谓欲速则不达,为发展方式转变留出缓冲地带,是非常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