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要闻
  • 4:产经新闻
  • 5:财经海外
  • 6:观点·专栏
  • 7:公 司
  • 8:公司纵深
  • 9:能源前沿
  • 10:调查·产业
  • 11:专版
  • 12: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观察
  • A6:信息披露
  • A7:资金·期货
  • A8:股指期货·融资融券
  • B1:披 露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抑通胀更需尽早预防经济滞胀
  • 日本地震灾后重建机遇挑战何在
  • 宏观经济政策
    要更审慎灵活
  •  
    2011年3月24日   按日期查找
    12版: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上一版  下一版
     
     
     
       | 12版: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抑通胀更需尽早预防经济滞胀
    日本地震灾后重建机遇挑战何在
    宏观经济政策
    要更审慎灵活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宏观经济政策
    要更审慎灵活
    2011-03-24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亚夫

      ⊙亚夫

      

      这两天,接连读到一些分析人士的文章,对未来可能出现经济滞胀,表示了些许担忧,同时对下一步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可能取向,也提出了各自的看法。不无道理。

      从指标上看,中国经济在去年下半年出现了物价快速上涨的情况。为此,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调控措施,进行了有效干预。特别是货币政策操作频繁,而近两个月的多项指标又显示,经济有出现滞胀的苗头。

      对此,笔者在3月7日题为《7与4的经济含义是什么》的文章中,曾经谈到过这样的担心。文章认为,如果经济增速过低,出现较高通胀、较低增长的情况,就有可能陷入滞胀的困境。而这样的结果并不是好的结果。

      赶巧的是,近两个月来的经济数据正在提醒人们,要注意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异常情况。而相关指标也显示,现在的宏观经济政策正在走钢丝,需要别审慎灵活,又要积极稳健,同时还应当果断决策,防止经济落入滞胀的暗沟。

      做出这样的推论,是基于以下一些数据。

      比如,在1、2月份的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中,只有投资尚属平稳,消费和出口都下得厉害。尤其是2月份的出口同比增长只有2.4%,为近年来罕见。而2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1.6%,也是近一年多来所没有的。

      就工业而言,2月份虽有春节因素,但工业增加值仍比前8个月提高了约1个百分点。进一步分析,其中重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6%,轻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1%。重工业的比重再次加大,表明投资主导型经济趋势并没有改变。

      再从其他指标看,这种投资驱动型经济趋势非但没有改变,还有增强的苗头。比如,今年1、2月份发电量同比增长8.2%和15.4%,就是一个证明。当然,仅此是不够的,1月份货运指标为11.4%,是近一年来的最低,只是一个反证。

      不过,就此以为投资驱动型增长能够持续,也不见得。比如,1、2月份的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24.9%,是近一年的平均值。而1、2月的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额同比增长为-23.6%,表明投资拉动的后续力是不足的。

      这就是说,如果消费与出口起不来,而后续投资再下来,那么未来的增长趋势是不乐观的。

      再看价格趋势。数据显示,CPI和PPI自去年10月加速上升后,经政策干预在12月份出现回调,但两者的增速却出现了喇叭口加大的形态。尽管1、2月份CPI都是4.9%,但PPI却是6.6%和7.2%,表明物价趋势很不乐观。

      而被人们寄予厚望的消费情况也不乐观。数据显示,1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9.9%。其中,城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9.9%,乡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9.6%。基本上比近10个月来的平均值略高一点。

      但2月份虽然有春节因素,但情况完全不同。数据显示,2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1.6%。其中,城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1.7%,乡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1.2%。这三个数字都呈跳水式下滑态势。

      这就是说,一方面物价趋势在上升,另一方面消费趋势有萎缩。如果这种情况持续下去,就有可能使滞胀的风险成为事实。这是人们不愿看到的。

      同样值得注意的自然是外贸的情况,特别是出口情况。数据显示,今年1月,出口总值同比增长37.7%,与近一年来的均值接近。而进口总值同比增长51%,是近一年来进口增速箱顶的数值。

      但是到2月份这两个数字也同步大幅滑落。数据显示,2月份,出口总值同比增长2.4%,是近一年来均值的十分之一都不到,十分罕见。而进口总值同比增长19.4%,也近一年来的最低值。这种跳水形态,仅仅是因为春节因素吗?

      另外,狭义货币(M1)余额同比增长情况是,1月份13.6%,2月份14.5%。虽然2月份略有回升,但总体趋势没有改变。而广义货币(M2)余额同比增长情况是,1月份17.2%,2月份15.7%,同样在滑落中。而贷款的情况也是如此。

      应该讲,可以继续分析的指标还有不少,比如财政收支情况,等等,也都有可议之处。这里,仅仅列出上面这些数据,就可以发现,人们对滞胀的担心是有依据的。

      当然,仅从1、2月份的数据也许还看不出趋势来,但风起于青萍之末,如果现在看到的不是个别数据,而是系统性指标都在发出提示,那就有必要做点未雨绸缪的工作了。因为,中国经济规模庞大,经济转型并非一朝一夕,所谓欲速则不达,为发展方式转变留出缓冲地带,是非常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