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更祸害市场?
⊙记者 小安 ○编辑 朱贤佳
与“3·11”日本大地震后第一周的慌乱和动荡相比,过去几天全球市场所发生的很多事件都传递出两个字:信心。尽管在一些人看来,日本大地震是足以撼动世界经济和市场稳定根基的大事件,但在经历了短暂的忙乱后,信心已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在全球蔓延。
体现信心最直接的当属股市,特别是遭受强震直接打击的日本。在上周前两个交易日暴跌16%之后,日本股市以很多人都未想到的速度企稳并显著收复失地。截至周二,日经指数已从低点累计反弹了12%。甚至连核泄漏事故的“祸首”东京电力公司的股价,也迅速走出低迷,两天涨了近40%。
同样表现不俗的还有日本以外的其他股市,尽管日本的“核情”还不明朗,但美股过去几天连续大幅反弹,标普500指数三天涨了近4%,欧洲、亚太股市也连日走高。同样上涨的还有大宗商品等其他“风险资产”。
市场上的唱好声也不绝于耳。巴菲特、默比乌斯都表示,地震给日本股市带来了买入良机;花旗等大行则在地震后纷纷号召投资人“抄底”。
昭示信心的还来自火热的并购市场。就在本周,到访韩国的“股神”仍在叫嚷,要继续寻找“越大越好”的收购目标。而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则斥资390亿美元,吃下德国电信旗下的移动业务,打造美国最大的移动电信巨头。这也是电信行业7年来的最大一笔交易。
展示信心的还有政策当局。美国财政部在本周宣布,开始出售1420亿美元的房贷抵押支持证券,理由是这一在金融危机期间深受打击的市场已能够实现“自我供血”;而在欧洲,多位欧洲央行的高官近日都发出暗示,日本地震造成的经济不确定性,不会阻止央行在下个月就开始加息,等等。
联想到两、三年前金融危机爆发后市场哀鸿遍野的“非常规”反应,发生在日本强震之后的市场和官方反应显然太过“常规”,以至于让人很难把这次的大灾难归为一个重大的市场利空。
而事实的情况似乎也是如此,尽管有一些经济学家惊呼:日本强震和核电事故可能拖累世界经济“二次探底”!
从历史上看,几乎所有够得上“股灾”的市场巨震都不是天灾所致。如果真要追根溯源,那么“人祸”的杀伤力显然要更胜一筹。不管是1929年的美股暴跌,还是2000年的网络科技泡沫,抑或1997年、1998年的亚洲金融风暴,直至2008年的金融危机,无一例外都是如此。投机炒作、流动性泛滥、贪婪无度以及监管缺失等人为因素的持续量变,最终酿成了危机和悲剧。
反观地震、火山、飓风、洪水等大的自然灾难,尽管在短期内会给股市带来剧烈的挫跌,但在很短的时间之后,市场和经济会很快出现恢复,很少出现后遗症持续数月乃至数年的状况。
这其中的原因何在?似乎经济学家们还没能给出有说服力的解释。在笔者看来,这可能是人类的天性使然。从远古时代发展进化至今,人类一直扮演者地球主宰的角色,所以面对再大的自然灾难,人类也总能从容和乐观地应对。反倒是源自人类内部的矛盾和风险,往往让人猝不及防,乃至大乱阵脚。
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似乎不必对于日本的地震和核事故太过忧心忡忡,反倒是挥之不去的中东动荡和欧债危机,更值得投资人留个心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