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产经新闻
  • 5:财经海外
  • 6:观点·专栏
  • 7:公 司
  • 8:公司纵深
  • 9:公司前沿
  • 10:公司·价值
  • 11:理财一周
  • 12:产业纵深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观察
  • A6:路演回放
  • A7:资金·期货
  • A8:股指期货·融资融券
  • B1:披 露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B61:信息披露
  • B62:信息披露
  • B63:信息披露
  • B64:信息披露
  • B65:信息披露
  • B66:信息披露
  • B67:信息披露
  • B68:信息披露
  • B69:信息披露
  • B70:信息披露
  • B71:信息披露
  • B72:信息披露
  • B73:信息披露
  • B74:信息披露
  • B75:信息披露
  • B76:信息披露
  • B77:信息披露
  • B78:信息披露
  • B79:信息披露
  • B80:信息披露
  • B81:信息披露
  • B82:信息披露
  • B83:信息披露
  • B84:信息披露
  • B85:信息披露
  • B86:信息披露
  • B87:信息披露
  • B88:信息披露
  • B89:信息披露
  • B90:信息披露
  • B91:信息披露
  • B92:信息披露
  • B93:信息披露
  • B94:信息披露
  • B95:信息披露
  • B96:信息披露
  • 信托参与期指放行在即
    阳光私募或4月入场
  • 紧缩压力制约股指上行空间
    深挖“十二五”规划受益股
  • 下周解禁市值环比降三成
  • 私募债券正式亮相
  • 避险魅力再现 美国债基吸金29亿美元
  • 在港人民币存款持续高攀
    离岸债券市场亟待发展
  • 市场动态
  •  
    2011年3月25日   按日期查找
    A2版:市场·新闻 上一版  下一版
     
     
     
       | A2版:市场·新闻
    信托参与期指放行在即
    阳光私募或4月入场
    紧缩压力制约股指上行空间
    深挖“十二五”规划受益股
    下周解禁市值环比降三成
    私募债券正式亮相
    避险魅力再现 美国债基吸金29亿美元
    在港人民币存款持续高攀
    离岸债券市场亟待发展
    市场动态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在港人民币存款持续高攀
    离岸债券市场亟待发展
    2011-03-25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李丹丹 ○编辑 颜剑

      ⊙记者 李丹丹 ○编辑 颜剑

      

      香港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陈家强23日表示,香港人民币存款稳步增长,2月底将达4000亿元,今年年底预计实现8000亿元。伴随人民币存款的不断增加,离岸市场对人民币可投资工具的需求越来越大,市场预计到今年离岸人民币债券发行量将达1800亿元,同时发行人和投资人都亟待多元化。

      香港金管局数据显示,2010年6月至12月之间的6个月,香港人民币存款增长了2.5倍, 今年第一个月进一步增长560亿元,使相关人民币存款总额增至3710亿元。

      伴随着存款的增长,2010年7月以来香港人民币债券市场取得长足进展。2011年前两个月新增发行量达到了人民币135亿元,截至2011年3月1日,已发行未清偿的债券金额(包括公司债)已经达到740亿元人民币。不论从发行人的数量还是范围上来看,发行人基础都已大大拓宽。

      苏格兰皇家银行(RBS)认为,离岸人民币市场将继续保持快速和多方向的发展态势,不断增加新的资产类别,扩大地域覆盖。其中债券市场仍将是主导型资产类别,也是离岸人民币市场的中心,预计其规模在2011年底将达到1800亿元人民币。

      但是RBS同时指出,目前离岸人民币债券占到人民币存款总量的20%左右,意味着离岸人民币债券需求远远超出了供给。下一步人民币存款基数将继续扩大,按2010年下半年的月均增速测算,到2011年底将达到7000至8000亿元。因此,即使2011年离岸人民币债券新增发行量达到2010年的三倍,到年底增至1800亿元,也只相当于人民币存款基数的24%。

      因此,无论是发行人抑或是投资人基础,离岸债券市场都任重而道远。苏格兰皇家银行认为,下一阶段,金融机构仍将是主要发行人。中资政策银行将继续将该市场作为境内市场的补充,以获取稳定的批发融资;中资商业银行将利用该市场满足境外人民币贷款需求;在内地开展业务的外资银行则需要参与该市场以补充其境内存款基础。同时企业发行人群体会更多元化,尤其是来自亚洲和其他新兴市场的企业。

      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同时提示,离岸人民币市场发展可能会对内地的货币环境造成冲击。他指出,如果将中资机构在离岸市场通过人民币贷款或发债融得人民币并汇入境内,会导致对境内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和外汇储备的对冲压力。

      因此,要推动离岸市场的发展,同时又要减少对境内货币政策的冲击,就应该鼓励外资企业用人民币FDI替代外币FDI,鼓励人民币贸易结算,推进香港本地和其他境外市场对人民币的使用,尤其是外国企业在香港借人民币并在境外使用。同时,应该适当控制中资企业在香港人民币市场的融资和回流。

      关于2011年离岸市场的发展,马骏计算,可以考虑将中资机构在香港融得的人民币回流境内的数量控制在800亿人民币以内,使得对境内广义货币的影响不超过0.4%,以避免对境内货币政策的操作产生过大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