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产经新闻
  • 5:财经海外
  • 6:观点·专栏
  • 7:公 司
  • 8:公司纵深
  • 9:公司前沿
  • 10:公司·价值
  • 11:理财一周
  • 12:产业纵深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观察
  • A6:路演回放
  • A7:资金·期货
  • A8:股指期货·融资融券
  • B1:披 露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B61:信息披露
  • B62:信息披露
  • B63:信息披露
  • B64:信息披露
  • B65:信息披露
  • B66:信息披露
  • B67:信息披露
  • B68:信息披露
  • B69:信息披露
  • B70:信息披露
  • B71:信息披露
  • B72:信息披露
  • B73:信息披露
  • B74:信息披露
  • B75:信息披露
  • B76:信息披露
  • B77:信息披露
  • B78:信息披露
  • B79:信息披露
  • B80:信息披露
  • B81:信息披露
  • B82:信息披露
  • B83:信息披露
  • B84:信息披露
  • B85:信息披露
  • B86:信息披露
  • B87:信息披露
  • B88:信息披露
  • B89:信息披露
  • B90:信息披露
  • B91:信息披露
  • B92:信息披露
  • B93:信息披露
  • B94:信息披露
  • B95:信息披露
  • B96:信息披露
  • 打新资金寻觅“避风港” 银行纷推高收益产品揽客
  • 结构性产品风向标:商品与利率受青睐
  • 避险需求加剧 诱发黄金创新高
  • 美元避险魅力减弱
    外部因素决定后期走势
  • 电话车险同质化明显
    投保先需识别认知误区
  •  
    2011年3月25日   按日期查找
    11版:理财一周 上一版  下一版
     
     
     
       | 11版:理财一周
    打新资金寻觅“避风港” 银行纷推高收益产品揽客
    结构性产品风向标:商品与利率受青睐
    避险需求加剧 诱发黄金创新高
    美元避险魅力减弱
    外部因素决定后期走势
    电话车险同质化明显
    投保先需识别认知误区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电话车险同质化明显
    投保先需识别认知误区
    2011-03-25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黄蕾 ○编辑 金苹苹

      ⊙记者 黄蕾 ○编辑 金苹苹

      

      自2007年电话直销模式被广泛应用到车险领域以来,在众多保险公司的共同培育下,电话车险在市场上已经逐渐趋于成熟,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所接受。之所以能吸引消费者,主要受益于其投保透明、价格实惠、量身定制以及服务贴心。

      产品渐趋同质化

      不过,伴随电话车险市场的逐渐成熟,参与主体的增多,同质化问题在电话车险上越发明显。诚然,在当前电话车险市场上,各家保险公司在价格、内容上差距较小,就连服务这个差异竞争中的主要手段也逐渐出现了同质化。同时,保险公司过多地宣传这一渠道的价格优势,从而使得市场产生了“这一渠道的创新能力不足”的质疑声。

      业内人士认为,电话车险市场要继续保持高速增长,还需要力度更大的创新力。为此,如何寻找途径避免同质化竞争,打造难以复制的核心优势,实现差异化的品牌营销体系,已成为电话车险发展的新问题。

      在这样的行业背景下,2010年人保电话车险率先提出“价格导向”转向“服务导向”,2011年将进一步细化和升级“送单上门、电话咨询、快速理赔、理赔回访”四项基础服务和“事故车托管、免费拖车”等增值服务。此后,各保险企业争相效仿,纷纷推出各式增值服务,大大提升了整个行业的服务水平和质量。

      投保先识别“误区”

      其实,很多消费者对电话车险投保知识的认知仅仅停留在表象。虽然电话车险近年来迅速普及,但是仍有不少消费者对这个全新的投保模式知之甚少。对此,建议消费者应该对电话车险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以便更好地享受这种新模式的投保权益。

      比如,据有关方面的消费者调查显示,不少初次接触电话车险的车主都认为“电话车险”即“异地投保”,担心通过电话投保将来出了事,必须要和远在异地的保险公司联系,如果当地没人管就十分麻烦。

      事实上,“电话车险并不是异地投保,异地投保形式与电销的集中销售是两个概念。根据保监会规定,电话车险必须集中运营,保险公司使用的呼出电话号码均带有运营中心所在地区号。并且,电话车险由于采用‘集中销售,当地理赔’的地空结合的投保方式,即电话销售中心会负责和客户进行询价、报价、出单等流程,而出单后期则交由当地分公司负责,主要包括送单、理赔等环节。”人保财险电子商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面对今年300亿至400亿元车险保费规模的诱惑,各大保险公司纷纷调整市场战略,在服务上下足功夫,不断提升服务质量。业内人士认为,车险作为一个持续服务型产品,投保人对于服务质量的关注和价格一样高。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和车险产品的特性,很多车险售后服务的环节又都是和传统渠道紧密相连的。因此,相较于其他渠道,注重提升软性服务品质,必将成为当前电话车险市场竞争的新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