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要闻
  • 4:产经新闻
  • 5:财经海外
  • 6:观点·专栏
  • 7:公 司
  • 8:公司纵深
  • 9:公司前沿
  • 10:公司·价值
  • 11:理财一周
  • 12:产业纵深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资金
  • A6:市场·观察
  • A7:市场·期货
  • A8:股指期货·融资融券
  • B1:披 露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B61:信息披露
  • B62:信息披露
  • B63:信息披露
  • B64:信息披露
  • B65:信息披露
  • B66:信息披露
  • B67:信息披露
  • B68:信息披露
  • B69:信息披露
  • B70:信息披露
  • B71:信息披露
  • B72:信息披露
  • B73:信息披露
  • B74:信息披露
  • B75:信息披露
  • B76:信息披露
  • B77:信息披露
  • B78:信息披露
  • B79:信息披露
  • B80:信息披露
  • B81:信息披露
  • B82:信息披露
  • B83:信息披露
  • B84:信息披露
  • B85:信息披露
  • B86:信息披露
  • B87:信息披露
  • B88:信息披露
  • 一封读者来信:想和基金经理们谈谈
  • 基金公司面临的挑战
  • cnstock
  • 每日关注
  • 交行董事长胡怀邦:
    盈利趋稳健 银行股被低估
  •  
    2011年4月1日   按日期查找
    A1版:市 场 上一版  下一版
     
     
     
       | A1版:市 场
    一封读者来信:想和基金经理们谈谈
    基金公司面临的挑战
    cnstock
    每日关注
    交行董事长胡怀邦:
    盈利趋稳健 银行股被低估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交行董事长胡怀邦:
    盈利趋稳健 银行股被低估
    2011-04-01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唐真龙 ○编辑 于勇 颜剑

      ⊙记者 唐真龙 ○编辑 于勇 颜剑

      

      又是一年春寒料峭时。3月里的最后一个清晨,香江之滨。在董事长胡怀邦的带领下,包括交行副行长钱文挥、董事会秘书杜江龙在内的交行管理团队接受了记者的专访。

      学者出身的胡怀邦对宏观经济和银行业经营都有着深刻而独到的见解,不过在掌舵交行近三年以来,这还是他首次对媒体公开讨论宏观经济方面的话题。

      他认为,从驱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来看,今年中国GDP的增速将从近年来高达两位数的增长首次降到两位数以下。而在宏观政策方面,目前中国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主要是继续促进发展,货币政策担当调控通胀的主角。不过他认为“调通胀”不能完全依靠货币政策,货币政策只能收紧银行体系的资金,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在目前的局面下,加息是遏制通胀最主要的手段,但加息也将导致热钱的流入。而热钱也是推高通胀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综合来看,今年的经济形势将异常复杂。

      而从商业银行经营的角度来看,持续收紧的货币政策正在给商业银行带来越来越严峻的挑战。不断提高的存款准备金率将给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尤其是流动性管理带来很大的压力。

      他透露,今年交行将调低信贷增速至15%左右,信贷投放约3000亿元,与去年相比下降4个多百分点。在贷款投放量下降的同时,银行将着力提高议价能力,通过“以价补量”的策略来保证盈利,与此同时全力以赴抓存款以确保流动性。

      

      货币政策不能“包打天下”

      记者:您对今年的宏观调控政策如何判断?目前存款准备金率已经到了20%的历史高点,存款准备金率还有多少上调的空间?

      胡怀邦:目前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是多元的,前几年是“保增长、调结构、管通胀”,而今年“治理通胀、稳定物价”成为第一位的任务。中国此轮通胀形成的因素或压力是来自多方面的:从外部来看,国际上各个主要经济发达国家都采取了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尤其是美元贬值推高了大宗商品价格,给中国带来输入性的通胀压力。从国内来讲,也有几个因素:首先为了应对危机,前几年我国也采取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货币供应量(M2)的增长很快,流动性充裕是造成通胀的一个重要因素。其次由于中国人口结构的变化,经济学上“刘易斯拐点”的出现,中国劳动力成本上升,这也会推高物价的上涨。还有一个因素是热钱。目前央行对加息比较慎重,因为一加息就会导致热钱大量流入国内,这是挡不住的。热钱对推动中国的通胀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中国现在通胀的压力和预期都很高。因此政府将治理通胀放在政府工作的首位是可以理解的。

      在治理通胀的过程中,我们还可以看到政策的一个特点就是: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相搭配。按常理来说,如果要治理通胀,财政政策也不能再积极,而是与货币政策在同一个方向。我的理解是,目前财政政策主要是继续促进发展,货币政策担当调控通胀的主角。所以央行从去年四季度以来,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交替使用, 连续多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三次加息。现在可以明确的是中国进入了加息通道,利率还有可能继续提升。目前部分大型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已经达到20%,未来央行还会继续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但是空间不会太大。这对商业银行流动性压力和资产负债管理压力都很大。我个人觉得,在治理通胀时,货币政策也不能“包打天下”,货币政策只能收紧银行体系的资金,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未来的货币政策取决于多方面因素,如果GDP下降太快,央行调控力度会减弱。如果CPI上升得很快,调控的力度会加强。

      记者:货币政策收紧对银行的经营产生了哪些影响?银行将如何应对?

      胡怀邦:目前部分大型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已经到了20%的水平,央行对一家银行贷款的增长可以用很多指标进行约束:如果放贷过快,央行可以对某一家银行实行动态差别存款准备金,再加上存贷比的监管。在这些监管工具的作用之下,现在商业银行流动性和资产负债管理的任务非常艰巨。我们现在加强了对形势的研判,对监管政策走势的研判。今年要适当降低贷款增长幅度,今年贷款投放增长要控制在15%左右。第二,全力以赴抓存款。第三,提高议价能力。在贷款资源比较紧张的局面下,“以价补量”是一个比较好的策略。

      转型迎挑战

      记者:对今年银行的盈利状况怎么看?如何看待银行股投资?

      胡怀邦:首先,我对今年银行的盈利是乐观的,虽然贷款增速下降,但是商业银行都在转型,大力发展中间业务,息差稳中有升,盈利能力、水平可以稳定,看银行的盈利,不能只看银行贷款增速。今后银行盈利应该不会像前几年那样保持高速的增长,我觉得应该会回归稳健。

      对银行股的估值,我认为也是偏低的。为什么盈利状况好但股价上不来?因为证券市场是个投资+投机的市场,盘子大很难被炒起来。再一个银行业是周期性行业,受宏观调控的影响比较大。从长远看,股票的投资价值还要看企业的盈利能力。

      (下转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