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沛源 ○编辑 张亦文
责任投资是一种新兴的投资理念,它倡导投资组合配置既关注上市公司的财务绩效,也关注上市公司的社会绩效。当前,国内的社会责任基金屈指可数,其中最耀眼的莫过于兴业全球基金。该基金在国内资本市场率先推出了社会责任基金产品,不但概念新颖,投资回报也高。
不过,兴业全球基金最近被卷入了双汇集团瘦肉精事件的漩涡。央视3·15晚会曝光了双汇集团下属公司使用瘦肉精猪肉的行为,引起轩然大波,双汇发展当天即告跌停,次日停牌。重仓持有双汇发展的24家基金公司纷纷“中毒”,账面损失巨大。其中,兴业旗下两只基金重仓持有该股,也遭受了一定的损失。不过与其他基金公司相比,兴业全球基金明显遭受了更多考验,与其提出责任投资理念不无关系。
有人认为,兴业既然高举责任投资的旗帜,就要旗帜鲜明,抵制不负责任的上市公司。换句话说,面对双汇的丑闻,兴业应该头也不回,清仓离场。
这一观点虽有一定合理性,却不尽然。当所持股的上市公司出现问题时,责任投资者可以有多种应对策略,清仓离场不见得就是最佳选择。
要回答这一问题,我们有必要先回顾一下海外社会责任基金投资策略的发展和演变。在西方,最早的社会责任投资理念和宗教伦理有密切关系,一些教派会要求教徒在投资时远离烟酒、军火等行业,所以,当时的责任投资策略是很原始朴素的——制定投资黑名单。用专业一点的话说,就是消极投资策略(Negative Investment)。基金经理在传统投资组合管理的基础上,加上环境、社会和伦理的筛选机制,对投资标的进行约束。后来,责任投资理念开始逐步扩大和泛化,一些责任投资基金看到绿色技术、绿色商业模式的诱人前景,大举进入相关板块,选股策略也从消极筛选转为积极甄别,寻找那些既有责任也有潜力的“黑马”,这便逐步形成了积极投资策略(Positive Investment)。此外,也有一些责任投资基金相信,通过与公司控股股东、高管对话的方式可以改变上市公司的决策,从而让公司向绿色、负责任转型,这类基金公司就会采取参与式投资策略(Shareholder Engagement)或股东倡导(shreholder Advocacy)推动公司改变原有行为。
当所持股的上市公司出现问题时,运用不同责任投资策略的责任投资者会采取不同的行动。消极的责任投资者会立即将犯错的上市公司从股票池中剔除,独善其身,传统责任投资基金尤其是宗教色彩较重的基金多属于此;积极的责任投资者,相对而言更注重盈利预期,因此,他们会更看重的是出现的问题是否会影响到上市公司的未来发展潜力,由此再判断是继续持有还是清仓,绿色主题基金多属于此;参与式的责任投资者,强调参与式的公司治理模式,更愿意与上市公司共度难关,推动公司解决问题、走出困境,规模较大且注重长期投资的机构投资者多属于此。
照此逻辑,面对双汇发展的危机,兴业全球基金是进是退,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责任投资策略。从其倡导的理念比如“积极筛选、综合打分”看,更主要的是强调积极筛选,也曾经联手旗下及行业内其他持有双汇的基金就其股权转让交易议案投过否决票,此举可谓开启了国内社会责任股东倡导投资策略的先河。
此次双汇瘦肉精事件,如果最终问题远非那么严重,则参与式改进是最好不过的。责任投资基金可通过与上市公司高管和董事会进行建设性磋商,敦促问题的解决。英国的Hermes基金公司就常常采取这样的策略。不过,倘若上市公司屡教不改,那就是品行问题了,此时,Hermes基金公司会通过公开舆论施加压力,如再无成效,那就只能清仓离场了。如果问题虽是偶发却后果很严重,责任投资基金也要考虑适时撤退。这也是有先例的。美国老牌社会责任投资基金Calvert曾专门成立了名为SAGE(以沟通促持续)的基金产品,专门购买沃尔玛、埃克森·美孚、BP等公司股票,试图以股东身份与管理层进行对话,引导其走向可持续发展。不过,在去年BP漏油事故发生两月后,Calvert宣布抛出SAGE持有的BP股票,原因是BP应对漏油不力导致股价持续走低。但即便如此,Calvert旗下仍有个别基金产品持有小额的BP股票,Calvert仍寄希望保持与BP对话的可能。
可见,责任投资基金处理此类问题,也是一种艺术,进退之间彰显智慧。在双汇危局尚未明朗之时,贸然离去并不是最好的做法。如果兴业全球基金能够借此机会,参与并推动上市公司管理层妥善解决问题,不仅有利于基金持有人,更能惠及普通消费者。教人向善,善莫大焉。当然,这要有走钢丝的本事,对双汇危局的性质做出及时、准确的研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