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要闻
  • 4:产经新闻
  • 5:财经海外
  • 6:观点·专栏
  • 7:公 司
  • 8:公司纵深
  • 9:公司前沿
  • 10:公司·价值
  • 11:理财一周
  • 12:产业纵深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资金
  • A6:市场·观察
  • A7:市场·期货
  • A8:股指期货·融资融券
  • B1:披 露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B61:信息披露
  • B62:信息披露
  • B63:信息披露
  • B64:信息披露
  • B65:信息披露
  • B66:信息披露
  • B67:信息披露
  • B68:信息披露
  • B69:信息披露
  • B70:信息披露
  • B71:信息披露
  • B72:信息披露
  • B73:信息披露
  • B74:信息披露
  • B75:信息披露
  • B76:信息披露
  • B77:信息披露
  • B78:信息披露
  • B79:信息披露
  • B80:信息披露
  • B81:信息披露
  • B82:信息披露
  • B83:信息披露
  • B84:信息披露
  • B85:信息披露
  • B86:信息披露
  • B87:信息披露
  • B88:信息披露
  • 中资券商悉数入围
    香港人民币业务参与者名单
  • 二次转型显成效 招行净利增逾四成
  • 中信银行净利增50% 孔丹辞任董事长
  • 持续创新 有效激发资本市场活力
  • 房地产开发贷风险可控 四大行增量建行垫底
  •  
    2011年4月1日   按日期查找
    A3版:市场·机构 上一版  下一版
     
     
     
       | A3版:市场·机构
    中资券商悉数入围
    香港人民币业务参与者名单
    二次转型显成效 招行净利增逾四成
    中信银行净利增50% 孔丹辞任董事长
    持续创新 有效激发资本市场活力
    房地产开发贷风险可控 四大行增量建行垫底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持续创新 有效激发资本市场活力
    2011-04-01       来源:上海证券报      

      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十年发展之创新篇

    持续创新 有效激发资本市场活力

      对证券市场而言,每天都会发生大量的证券和资金的交换和流转,这一切都离不开证券登记结算机构提供的证券登记结算服务。证券市场的业务和制度创新一般也都涉及证券和资金交换和流转的安排,同样也需要证券登记结算机构做出相应的创新安排。

      “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结算”)作为我国的证券登记结算机构,始终充分发挥资本市场重要基础设施的作用,通过持续的业务创新,完善登记结算体系,丰富登记结算系统功能,有力地支持了我国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有效地激发了资本市场的活力。”相关业务负责人这样表示。

      

      全力以赴推动上市公司实施股改

      “开弓没有回头箭”。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掷地有声地一句话,拉开了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的序幕。在中国证监会的领导下,中国结算从登记结算的角度全力以赴推动上市公司实施股权分置改革。

      2005年5月,为推动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的顺利进行,中国结算在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启动之始,就成立了以公司主要领导为组长的股权分置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组织专门力量投入股权分置改革工作中,在人、财、物等各方面优先安排股权分置改革涉及的各项登记结算工作。

      与此同时,中国结算联合沪深证券交易所制定并颁布了一系列业务规则和业务流程;对登记结算技术系统进行了适应性改造,使原有技术系统具有支持股权分置改革方案的处理能力;派业务骨干参加交易所股权分置改革窗口指导工作;向上市公司提供股东名册查询、股份临时保管等服务,并协调解决改革方案实施中的各种问题;办理对价支付、股份变更登记、资金结算等业务,完成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方案的技术实施工作;落实政策规定,对股改后有限售条件的股份采取冻结、到期解除限售等技术处理措施;为配合200多家沪深跨市场发行上市公司股改方案的实施,中国结算还成功实施了跨市场市值配售股份转登记工作。

      

      多举措支持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

      主板市场、中小板市场、创业板市场、股份报价转让系统,我国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正逐渐形成。

      适应推出创业板的需要,中国结算积极配合推进创业板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制度的实施,联合深交所确定了自然人投资者交易经验的具体标准,并与深交所联合发布了《创业板市场投资者适当性管理业务操作指南》;按照查询标准对投资者首次交易时间数据进行了整理,并将查询数据通过公司业务平台向全部证券公司集中发送;通过多种途径为自然人投资者提供首次交易日期查询服务。

      为支持交易所债券市场的发展,中国结算积极落实上市商业银行重返交易所债券市场相关工作,做好相应业务技术准备,配合完成沪深交易所、中国结算、中央国债公司四方债券业务合作框架协议的签署工作;按照证监会对公司债券实行分类管理的统一部署,推进债券分类交易结算工作,研究提出可纳入净额担保结算和实施质押式回购的债券标准;按照财政部的要求,落实地方政府债的发行等工作;修改完善沪、深市场国债DVP发行的业务方案、业务细则,完成国债DVP发行准备工作。

      2010年,中国结算在以往工作的基础上调整了公司债进行净额结算和质押式回购的标准,完善了公司债分类管理工作;继续积极配合上交所债券质押式报价回购试点工作,对质押库标准券余额、未到期回购总量、资金到账情况等进行监控,有效避免因券商资金不足等原因导致的交收失败和交收异常情况;积极开展报价回购交易时间延长和计息天数调整工作。

      “目前,中国结算仍在不断采取各项举措,积极主动地支持交易所债券市场的发展。”

      此外,中国结算还积极配合完善中关村园区公司进入代办股份转让系统的试点工作,确保了试点完善工作的顺利实施。

      

      推出IPO网下发行电子化改革

      新股发行改革,是各方关注的重点之一。

      据记者了解,为支持中国证监会提出的新股发行制度改革,中国结算与沪深证券交易所、证券业协会等单位多次深入探讨,牵头与沪、深证券交易所、证券业协会协商研究,推出了沪、深市场IPO网下发行电子化的改革,并取得了预期成效,得到了市场认可。

      一是有效解决银行资金跨行流动问题。沪、深的新股网下申购资金可分别向中国结算在15家结算银行开立的网下申购资金专户划付,改变了以前网下申购资金主要通过主承销商指定的1-2家银行划付的做法,解决了大量新股申购资金跨行流动问题。

      二是显著提高网下发行效率。在申购方式上,主承销商和网下投资者通过交易所平台进行询价和申购;在申购数据处理方面,中国结算可根据配售对象资金到账情况和申购结果进行数据处理;在股份登记方面,中国结算直接根据配售结果进行股份登记,效率显著提高。

      

      多方面支持融资融券业务开展

      作为我国资本市场的一项新业务,融资融券业务的推出将满一年,而这项业务也将由试点转为常规。

      “新的业务的开展,自然需要市场各方的全力配合。这方面,中国结算也是做了大量的工作。”相关业务负责人表示。

      他向记者介绍,继2006年6月30日中国证监会发布《证券公司融资融券试点管理办法》之后,中国结算于当年8月29日发布了《融资融券试点登记结算业务实施细则》。

      “与此同时,2010年初,中国结算积极开展了融资融券试点启动的各项准备工作。”相关业务负责人说。

      中国结算针对融资融券项目实施了全面的技术排查和业务排查,发现问题及时采取解决措施;开展融资融券恢复性全网测试、仿真测试和业务全网测试等工作;配合证监会做好融资融券监管与实务培训班工作;每日向融资融券工作小组报送统计数据,跟踪做好融资融券试点的各项后续工作。正是通过这些积极稳妥的试点启动准备工作,中国结算成功地经受了融资融券试点业务首日交易的考验,并顺利地将其转为日常运行。

      “目前,在融资融券登记结算业务处理正常、平稳的基础上,中国结算还积极参与了转融通方案和规则的研究。”相关业务负责人表示。

      支持基金产品

      和券商理财产品多样化发展

      着眼于为基金产品与理财类产品的登记、结算提供集中化、自动化和标准化服务,中国结算在成立不久即推出了基金系统。

      “中国结算的基金系统全面支持了交易所场内开放式基金业务的创新发展,”相关业务负责人说,公司先后为深交所LOF、场内申购与赎回、基金配对转换业务提供了登记结算服务,为上交所“上证基金通”场内认购、申购与赎回提供了登记结算服务。

      为了支持券商集合计划业务的开展,中国结算搭建了券商集合计划电子签名合同管理系统,大大降低了集合计划相关当事人的合同管理成本,提高了合同签署效率,降低了合同管理风险。

      此外,中国结算还顺应市场创新发展需要,积极参与证券市场其他创新工作中。

      据介绍,除前述创新外,中国结算还在保险机构、企业年金和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入市、境外上市公司境内股票管理、国际证券统一编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制度、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制度、网络投票、上市公司国有股权管理、基金管理公司特定客户资产管理、证券账户清理、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TF)、股指期货等这些已经推出的创新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在尚处于研究开发阶段的房地产投资基金(Reits)、中国存托凭证(CDR)、跨境交易结算模式、跨市场和跨境ETF等证券市场创新活动中,也都活跃着中国结算的身影。”相关业务负责人最后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