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现分化走势
|
⊙记者 黄颖 ○编辑 杨晓坤
近期,国内大宗商品仍维持震荡格局,短暂的反弹以及不甚明朗的资金流向令商品期市的前景更为扑朔迷离。在通胀与调控双重影响下,二季度大宗商品将何去何从?
通胀与调控环境
催生分化行情
谈到近日的大宗商品行情,倍特期货策略分析师胡由甲感叹,“各条线索都断了,商品市场现在显得一片扑朔迷离。”
“之前的线索是政府强劲调控,结果加息靴子落地、存款准备金也上调了,此时的市场突然遭遇‘真空期’,但上行动能似乎又不足。从这两天的行情来看,资金流向有些不明朗。永安、新湖等期货公司的资金现在基本不做单边市,除了对锁或是套利,看不出什么大的意图来。”胡由甲向记者表示,“商品市场正是因为缺乏线索,二季度或将处于震荡格局。”
对于这种“缺乏线索”和“不明朗”,国投中谷期货研究员李春旭表示,“首先必须要定义大环境,目前大环境处于通胀和调控的双重影响下,因此商品行情一直在徘徊。”
他认为,一季度CPI持续高企,二季度的调控压力还会很大,而且可能会加大管理措施。因此二季度的流动资金偏紧、信贷成本提高,大宗商品集体大涨的可能性降低,但是靠基本面进行单品种狙击的情况还是会出现。因此二季度大宗商品很可能会出现分化的走势,大部分品种维持震荡,少部分品种会有一波强势反弹。
时富金融商品研究经理邵涛也表示,二季度大宗商品行情将现分化。商品的整体走势可以通过观察CRB指数。CRB指数在3月7日达到高位后,一路下行,并在3月16日探底后反弹,目前维持震荡向上的走势。
相对于国内商品,国外商品更被看好。银河期货首席宏观经济研究员付鹏表示,美国面临着双率失控(国债收益率以及汇率)的风险,美联储在二季度收缩量化宽松的可能性较小,国外大宗商品市场将继续受益于充足的流动性。而国内方面,尽管连续加息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举措令紧缩的威力已经大大弱化,但是中国货币政策转向稳健势在必行。商品外强内弱的走势将在二季度进一步得到体现。
棉花、橡胶和铜受推崇
对于国内商品的走势,李春旭表示,通过基本面分析,目前农产品市场应该来说供需还是比较紧张的,除非国家能放开进口限制,否则农产品很可能会有一波拉升。而除了黄金之外的大部分金属处于去库存阶段,这些品种能否在二季度有效增加需求,还是个未知数,但是至少可以看到由于成本支撑,金属下探空间可能不大。像铜这类战略性资源,可能会有更好的表现。
具体到品种,铜、棉花、橡胶等备受推崇。付鹏表示,尤其看好棉花、橡胶和铜在二季度的表现。棉花、橡胶这两个品种都是资金推动的重点品种,本身供需偏紧,若全球流动性宽松,首推这两个品种。铜的金融属性最强,跟着宏观形势走,全球铜的供需面也偏紧,因而仍有上涨空间。
李春旭也认为,棉花、橡胶和白糖在接下来的时间或将有比较好的表现。从时间上来看,白糖很可能会在7-8月份,也就是三季度迎来一波上涨,而棉花和橡胶启动的时间点可能会早些,受此影响PTA可能也会出现一波行情。不过,人气的聚拢是需要时间的,至少要到5月份才能走出目前的震荡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