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勇
针对当前较为突出的跨境资本流动和全球流动性调控问题,上周由法国提议主办、在我国南京举行了“国际货币体系研讨会”。各方代表在会上强调了资本的大幅无序流动给全球尤其是给新兴市场国家的稳定造成了严重挑战,而建立全球金融安全网,对于稳定全球流动性供给至关重要。但笔者认为,稳定全球流动性,最根本的还是要增强国际货币体系的稳定性。
1972年以后,国际社会以及业界对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讨论就没有停止过。特别是在1997年和2008年两次爆发国际金融危机后,国际社会对这一货币体系改革寄予了更高的期望。目前,全球化带来了各国对国际储备货币需求的不断扩大,进而国际货币体系形成对美元的过度依赖。但近十几年爆发的这两次金融危机,特别是2008年末以来,美国政府为了拯救金融危机,不断推出QE1、QE2等巨额美元“放水”计划,最终结果造成了美元全球泛滥和通货膨胀蔓延态势。而美元的过度扩张必然带来货币的不稳定性。而在美国对外债务日益增长、美联储货币政策日益失去国际投资者信任背景下的美元危机、美元崩溃的风险,是当前以美元霸权为主要特征的国际货币体系的最大问题,也是提出建立新的没有货币霸权的多元货币体系的重要原因所在。
目前,国际知名专家学者和政策制定者就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设想多种多样。比如恢复金本位制。3月4日和10日,美国犹他州众参两院通过法案,决定选择性地恢复金本位制度。同时,美国另有12个州也在考虑相似的法案。该法案一旦执行并且被其他12个州仿效,结果将可能动摇美元的全球储备货币地位,进而影响到美元霸权的国际货币体系。又比如增加国际货币体系中新兴市场经济体货币成分。IMF主席卡恩早些时候就表示,作为全球货币体系改革的一部分,人民币应在其中扮演更重大的角色。将人民币等新兴市场货币加入特别提款权(SDR)一篮子货币中可提高全球货币体系的稳定性。这个建议在这次南京国际货币体系研讨会上得到了G20成员国和非成员国经济或财政部长、央行行长以及IMF等国际组织负责人的广泛支持。中国政府倡导的推进多元化国际货币体系改革设想,则重在创建一个符合各方利益的稳定体系,以利于储备货币发行国的自身调整,实现共赢。同时,要加强对主要储备货币国的监管,加快推进多元化国际货币体系建设,努力发挥多种货币的作用,共同支撑国际货币体系的稳定。还有一种设想是致力IMF体制的改革和加强其监督职能。IMF是当前唯一的全球监督机构,必须尽可能地提高其代表性和合法性。为此,IMF需要对份额制进行进一步改革,使IMF的份额更好地反映国际经济格局的现实情况。另外,IMF份额和投票权改革应当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不过,笔者认为,上述多版本的国际货币体系改革设想固然可以借鉴,但是未来致力于国际货币体系稳定性改革应当站在全球金融战略高度,循序渐进,分步推行。
第一步是建立“以美元为主导、多种货币并举”的多元化国际货币体系。当前,美元的中心地位、美国的规则制定权仍未发生多大变化。因此,维护美元稳定对于全球经济金融稳定仍至关重要。而随着新兴市场国家的崛起,国际货币体系的构成“应当反映经济形势的变化”的呼声日益强烈。因此,目前占到全球经济总量四分之一的主要新兴市场经济体的货币,理应成为国际储备货币。因此,建立“以美元为主导、多种货币并举”的多元化国际货币体系。这可以说是今后一段时期增强国际货币体系内在稳定性的重要战略。
第二步是建立区域货币联盟。就这一步而言,国际货币体系可能以货币联盟的方式向新的相对稳定的汇率制复归,而“金融稳定性三岛”则是其基本架构,即欧洲、美洲(包括北美和南美)和亚洲各自形成货币联盟即欧元区、美元区和亚元区,条件成熟情况下可建立非元区。在货币联盟区域内建立统一的中央银行,发行统一的区域通货和执行统一的货币政策,目前已成功实施的欧洲货币联盟即欧元区就属此类。国际货币汇率体系将由几大区域货币之间的汇率形成,取消各国央行发行的国别货币。
第三步是在全球建立一个超国界甚至超洲界的掌管全球货币金融调控大权的世界中央银行,这个央行拥有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治理委员会;各会员国必须遵守规定的财政纪律标准。各大洲央行是其分行,各国央行属于其国别分行。由世界中央银行根据全球经济增长情况,在遵循全球信用货币流通规律的基础上发行世界单一货币。由此,货币投机、货币失败的风险和收支失衡问题都会消失,货币汇率体系以及汇率制度也将不复存在。当然,这种设想几乎是国际货币体系的久远愿景。
(作者系中国人民银行郑州培训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