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要闻
  • 4:特别报道
  • 5:产经新闻
  • 6:财经海外
  • 7:观点·专栏
  • 8:信息披露
  • 9:公 司
  • 10:公司纵深
  • 11:公司前沿
  • 12:理财一周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市场·机构
  • A4:市场·动向
  • A5:市场·观察
  • A6:信息披露
  • A7:资金·期货
  • A8:股指期货·融资融券
  • B1:披 露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B41:信息披露
  • B42:信息披露
  • B43:信息披露
  • B44:信息披露
  • B45:信息披露
  • B46:信息披露
  • B47:信息披露
  • B48:信息披露
  • B49:信息披露
  • B50:信息披露
  • B51:信息披露
  • B52:信息披露
  • B53:信息披露
  • B54:信息披露
  • B55:信息披露
  • B56:信息披露
  • B57:信息披露
  • B58:信息披露
  • B59:信息披露
  • B60:信息披露
  • B61:信息披露
  • B62:信息披露
  • B63:信息披露
  • B64:信息披露
  • B65:信息披露
  • B66:信息披露
  • B67:信息披露
  • B68:信息披露
  • B69:信息披露
  • B70:信息披露
  • B71:信息披露
  • B72:信息披露
  • B73:信息披露
  • B74:信息披露
  • B75:信息披露
  • B76:信息披露
  • B77:信息披露
  • B78:信息披露
  • B79:信息披露
  • B80:信息披露
  • B81:信息披露
  • B82:信息披露
  • B83:信息披露
  • B84:信息披露
  • T1:艺术资产
  • T2:艺术资产·新闻
  • T3:艺术资产·聚焦
  • T4:艺术资产·市场
  • T5:艺术资产·投资
  • T6:艺术资产·批评
  • T7:艺术资产·收藏
  • T8:艺术资产·大家
  • 古琴收藏: “大圣遗音”谱新曲
  • 不可思议的香港奇遇
  • 北京保利举办
    犀角象牙雕刻私人收藏展
  •  
    2011年4月8日   按日期查找
    T7版:艺术资产·收藏 上一版  下一版
     
     
     
       | T7版:艺术资产·收藏
    古琴收藏: “大圣遗音”谱新曲
    不可思议的香港奇遇
    北京保利举办
    犀角象牙雕刻私人收藏展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不可思议的香港奇遇
    2011-04-08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黄鼎
      图一
      图二

      ⊙黄鼎

      

      最近到香港考察海外艺术品市场现状,与大家行前所预期的一样,当下海外市场也是一片红火,拍卖行情一波比一波热。市场好当然令人高兴,但一看到现在几乎每家拍卖行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赝品坑人现象,心头那种滋味不言而喻。这次的香港行让我对当下艺术品火热收藏和投资表象背后的担忧再次加深了一层。

      那天,我和几位藏友在香港展览中心边看边评论香港佳士得2010年秋拍预展上的拍品,旁边一位来自北京的藏友认出了我,请我帮他鉴别一件2552号拍品——署名为潘天寿《溪旁幽居》画作的真假(见图1)。在仔细端详该作笔墨造型状态之后,我非常认真地告知那位藏友:“那是件赝品。”随后,逐一向其解释了该作的种种漏洞。

      或许是过于激动,这番话语周边不少人听到了,并引起了围观。围观人群中有几个人并不认同我的看法,其中还有人激动地指责我的言论,在他们看来佳士得这样全球知名的拍卖公司是最讲诚信和信誉的,拍卖品中又怎会参假呢——其言下之意自是说我的判断不是错误就是不负责任。面对当时的情景与环境,我只能叹息,争论并无意义。

      然而,当天下午最富戏剧性的一幕让这件事有了奇迹般的印证。心情郁闷的我从拍卖预展展厅——香港展览中心坐渡船前往维多利亚港正对岸的香港艺术馆去参观其馆藏书画与瓷器藏品。几乎就在我一走进展览厅的那一刻,我就看到了上述图1的母本图2了。那一刻真的让我非常意外,也让我百感交集。区区几里地,就在眼皮底下,如果收藏者多多了解,甚至是多多走动,就不会有这样的做冤大头的窝囊事。我不知道这是不是叫“纸包不住火”,也不知道这是否就是“法网恢恢,疏而不漏”的含义。

      站立在图2这幅画前,当时我最想做的事并不是“看”,而是要对全国的收藏爱好者“说”——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如果收藏爱好者不懂鉴定,至少懂“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的道理吧。来看看这两件作品之间的巨大差距及它们是克隆与被克隆的属性吧,相信朋友们现在能尽快明白过来,用心去收藏。

      (作者系书画鉴赏、收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