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唐子韬
出生在北京的王怀庆,早年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完成了学士与硕士学位,现为北京画院一级画师。在30余年的艺术生涯中,他的足迹遍布中国与欧美。他的作品,开合有度、凝重而含蓄,具有深厚的中国传统艺术学养和精神气息。
传统的根
继承传统,可以说是中国当代艺术发展过程中一个无可回避的课题,传统到底着落在哪里?是传统的材质技法、风格气韵?还是那说不清道不明的体悟?在王怀庆看来,继承传统艺术的笔墨、形式这些表层的东西很容易,但真正的继承是要追究其中蕴含的思想与哲学。经过30余年的艺海求索,他精炼地将自己对传统的理解浓缩为“从心不从眼”、“从外不从内”、“从情不从理”。
“从心不从眼”是认识世界的方法,艺术家心里感悟到的东西,要高于眼睛看到的物象。艺术家要表达的,也是他内心的心像,而不是对照现实世界的描摹;“从外不从内”是表达的立场,艺术家并不把自己完全置身于所描写的情节和对象中去,而是脱出对象之外,用冷静的旁观角度,来表达这个世界;“从情不从理”是判断的取向,心高于眼、情大于理。
正因为对传统有这样深入地理解,王怀庆才能够在创作中摆脱西方艺术系统的影响,才能突破传统表象的桎梏,在认识艺术、创作艺术的方法论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语言与表达。“因为认识世界的角度变了,叙述事情的位置变了,你的方法、风格、语言,自然而然就会变。”
强化的形
站在王怀庆的作品前,有时难免会让人困惑,视线不知该聚焦何处,是那有力粗壮的线条搭建的抽象空间,还是苍茫隐秘的建筑与器物。“我的作品不属于纯抽象,它可能有一定的抽象成分。我并不想放弃形象。”
王怀庆这样解释他作品中若隐若现的形象:“我不仅不放弃形象,而且还把形象强化了,它们可能比一般见到的形象还要强烈。”正是这种强化,反而造成了抽象,因为画面不再是形象的原本,而是经过艺术家内心整理的世界。这正是王怀庆“从心不从眼”、“心高于眼”的艺术观的体现。
艺术家笔下的形象,与人们眼睛看到的形象有很大的差异,但同时又让我们感到无比的熟悉与亲切。那是中国传统的建筑,是中国传统的家具,是融在我们血液里的与生俱来,是不经意间的耳濡目染。对此,艺术
家又作何感想?
心灵的空间
“我更多地是在画一种心灵空间、情感空间,而不是画家具或房屋。我得画不是静物画,也不是风景画。”
2010年,王怀庆分别在西雅图艺术博物馆和苏州博物馆举办了“走出故园”和“走进故园”展览。激发他创作《故园》系列作品的,是鲁迅先生的故居,但画面中所呈现的,却绝不是鲁迅先生的故居。“我想画整个中国人的故园”。
故园是每个人都拥有的早期空间记忆,萦绕着千千万万人的恋恋乡愁。然而,王怀庆的故园记忆却另有一番味道。“十几亿人都同时经历过这样一种空间,很封闭、很堵塞”。也许有人会感到奇怪,一个北方人王怀庆,怎么会对南方的小桥流水、白墙黑瓦感兴趣。正是因为心里有这样一个特殊的故园意象,正是因为鲁迅故居恰好契合了他的心象,所以才会激发王怀庆创作这个系列的作品。
“这个家园实际上大家都很熟悉,它实际上并不是江南的风景。对我来说,这些白墙黑瓦倒不是最重要的。但是那种阴暗的光线、憋屈的挤压感,那种封建意识透过空间对人的影响,倒是对我的一种启发。因为我一进入中国传统的老房子里,就觉得又回到了一种日子里去。”
这个空间与其说是建筑空间,倒不如说是生存空间,是精神空间,是心灵空间。
扭曲的力量
“我也画建筑里的梁柱,梁柱看起来很有力量。但是吸引我的也不完全是形式上的感觉,关键是这种结构里面有智慧、有灵动,同时还有力量,这些特点催生了我创作的欲望”。
王怀庆画中的建筑,不像人们惯常所见的西方现代主义建筑那么挺拔,更没有工业感,他建筑中的力量里含有一种扭曲的姿态,一种生命的姿态。一根普通的立柱,在构图里、在形式上都给人以扭曲挤压的感觉,从中反而透出一种对重力的反抗。这与其说是形式上的效果,倒不如说是心灵的要求。
“我要求有这么一种力量,一种折不挠、压不弯的力量。我希望自己有,因为我太弱。所以我就很崇尚这种东西。”
灵感的闪动
在王怀庆的画室里,到处摆放着中国古典家具。相较于建筑的力度,中国的家具就显得比较阴柔了。“尤其是明式家具,因为它是文人思维的产物,线条非常柔美蜿蜒”。
王怀庆在创作中表现中国传统家具时,更多地采用了见棱见角的形式,消除了柔美感。也许如他所说的,自己身上并没有中国明清传统文人的气质,无法与之在骨子里产生共鸣。但实际上,中国古代文化艺术传统博大精深,不深入体味,会根基不足;而太过深入,则难免被传统裹挟了去,艺术家自己就有被吞没的危险。
“我很喜欢中国传统文化,但我时刻要保持跟它的距离,这个距离是我对它的热爱,也是我的创造性对它的排斥。我想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东西”。
前人固然值得敬仰,但创造自己的独特更是艺术家的追求。可以五体投地,但要保持清醒的警惕。“如果你想做自己,如果你有哪怕只是一点点的创作欲望,你就会不自觉地与它拉开距离。这不是狂妄自大,而是受到传统和他者智慧的启发,也想让自己的艺术中,出现灵感的闪动。”
王怀庆就是这样在自我创造与传统遗产之间去寻求平衡。传统是根,带他识物结人;自我是魂,悠游于世间,采万象万物,皆成心图。这就是他所追求的创作状态:
“不失重,能飞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