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特别报道
  • 4:财经新闻
  • 5:特别报道
  • 6:专版
  • 7:观点·专栏
  • 8:公司
  • 9:市场
  • 11:市场趋势
  • 12:开市大吉
  • 13: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14:圆桌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A1:第八届中国“金基金”奖颁奖特刊
  • A2:第八届中国“金基金”奖特刊
  • A3:第八届中国“金基金”奖特刊
  • A4:第八届中国“金基金”奖特刊
  • A5:第八届中国“金基金”奖特刊
  • A6:第八届中国“金基金”奖特刊
  • A7:第八届中国“金基金”奖特刊
  • A8:第八届中国“金基金”奖特刊
  • A9:第八届中国“金基金”奖特刊
  • A10:第八届中国“金基金”奖特刊
  • A11:第八届中国“金基金”奖特刊
  • A12:第八届中国“金基金”奖特刊
  • A13:第八届中国“金基金”奖特刊
  • A14:第八届中国“金基金”奖特刊
  • A15:第八届中国“金基金”奖特刊
  • A16:第八届中国“金基金”奖特刊
  • 加息是硬道理
  • 货币政策适度微调时机或渐趋成熟
  • 涉嫌在多国行贿 强生遭起诉
  • 外论一瞥
  • 高发展+高失业=?
  • 胜景浮云 股市疑云
  •  
    2011年4月11日   按日期查找
    7版:观点·专栏 上一版  下一版
     
     
     
       | 7版:观点·专栏
    加息是硬道理
    货币政策适度微调时机或渐趋成熟
    涉嫌在多国行贿 强生遭起诉
    外论一瞥
    高发展+高失业=?
    胜景浮云 股市疑云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 > >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稿件搜索: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外论一瞥
    2011-04-11       来源:上海证券报      

      ■外论一瞥

      《华尔街日报》4月7日评论

      加息使欧元区形势紧张

      欧洲央行实行紧缩性政策,对于处于困境中的国家将是“熄火”信号,对欧元区本身也构成巨大潜在威胁。

      事实上,欧元区名义GDP、名义收入都低于预期,税基只有经济泡沫前的10%。欧洲央行做的不是太多,恰恰是太少。如果欧洲财政紧缩有机会成功的话,欧洲央行需要做更多的是支持名义需求。而在大西洋另一端,美联储主席伯南克采取了所谓“二次量化宽松”政策。当然,这个措施还有待时间检验。在美国,广义货币增长略有上升,名义GDP远远低于预期趋势,商业银行信贷持平,通胀预期适度,这种方法看来是合理的。

      不过,始于去年春天的欧洲财政救助,将资源由欧洲核心国转移到一些弱国。然而,这些弱国购买的不是名义需求的替代品,购买的只是一些时间。就在上周,葡萄牙和德国之间的债券收益率已升至历史最高点,爱尔兰、希腊的政府债券也屡创新高。这些国家即将进入紧缩时代,已不太可能承受另一次“增长的打击”。

      一个令人担忧的迹象是,最近三个月欧元银行间拆放款利率已升至23个月以来最高水平。欧洲央行加息会促使融资成本加高,而且还会使已绷紧的欧洲银行系统继续增加压力。西班牙和意大利比希腊、葡萄牙、爱尔兰总和的五倍还大,欧洲央行加息将是这些国家经济的“引爆点”,威胁欧元区的生存,进一步增加欧元区完全进入“双谷衰退”的风险。

      (作者系MKM有限责任公司首席经济学家迈克·达尔达。葛传红 编译)

      

      4月6日《日本经济新闻》社论

      世界在等待日本零部件

      东日本大地震已过去将近四周,日本的汽车和电器等行业的生产恢复非常迟缓。原因在于零部件和材料的供应体制已崩溃。这不仅影响日本国内生产,也影响到全世界的制造业。

      一部手机大约需要2000个零部件,一辆汽车大约需要25000个零部件,缺少一个零部件便制造不出成品。现在最大的问题有两个。第一,成品生产商无法准确把握零部件生产商的状况。在日本的东北和北关东地区分布了500家以上的零部件制造企业。但成品生产商仅跟其中一半的企业直接交易。半导体等重要零部件依赖的是二级和三级供货商,这些供应商完全在成品生产商的视野之外。第二,日本大生产商为了削减成本,之前一直将库存压缩到极限。这种方式支撑了日本制造业,但现在我们知道了,这是日本制造业的阿基里斯腱,一旦零部件供应跟不上立刻就可以造成生产停滞。

      汽车生产如果持续停滞,日本一周将减少6000亿日元左右的销售量。不仅如此,如果国外的汽车和电机生产商转向日本以外的地方寻求零部件供应,那么日本在零部件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地位可能被亚洲其他企业夺取。

      因此,今后必须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必须强化成品生产商和零部件生产商的关系,构筑能掌控整个零部件生产流程的体制。第二,不要把供货商集中在一个区域。第三,重新讨论合适的库存标准。第四,向国外贸易对象和投资家传达半导体等重要零部件的供给计划和复兴展望。

      (梁宝卫 编译)

      

      《华尔街日报》4月7日文章

      伯南克的着眼点不对

      美联储主席伯南克没有看到通胀的风险,他的着眼点不对。通胀是价格的普遍增长,但增长总是以不同速率发生。现在劳动力成本没有上升但其他成本,诸如原材料价格已经并将继续上涨。企业将会把增加的成本转向消费者。

      伯南克告诉我们只要失业停留在令人不满的水平,通胀就不会成为问题。但是大量研究显示这一推论存在缺陷。例如,在20世纪70年代的通胀中,认为高失业与高价格不会并肩而行的“菲利普斯曲线”就低估了通胀。

      怀疑美国驶向通胀的人提醒我们,消费者价格指数以及剔除了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消费者价格指数仍较为适中。但这两项指数存在误导性,因为消费者价格指数的40%和核心消费者价格指数的25%代表了房价,这部分指数严重依赖房屋出租价格的数据预测。

      并且,美联储将汽油和石油价格的上涨视为短暂的闪现,从突发的阿拉伯骚动或日本海啸地震的视角来看,这种判断是正确的。但油价在这些事件发生之前就已上涨,而且很可能继续上涨,因为全球经济在增长。同时,世界谷物价格也因愚蠢的美国乙醇计划而被抬高。当玉米价格被催高时,其替代品如小麦和水稻的价格也会升高。

      当国家用快速生钱法和贬低的汇率来经营巨大预算赤字时,通胀就会紧随其后。而现在最大风险是美联储会花过长时间犹豫何时采取收紧政策。美联储的政策讨论总是聚焦在近期数据和美联储无力控制的事件上。他们没有重视中央银行可发挥影响力的长期行为。

      美联储最近的一大失误是通过购买1万多亿美元的抵押担保债券来增加货币供应量。现在美联储应实践其承诺:不卖出任何坏银行的抵押担保证券,直到他们成熟,而这可能要耗费十年或更久,现在则要避免这些证券被当作实际资产而助长通胀。

      (作者是卡耐基-梅隆大学泰珀商学院政治经济学教授阿伦·梅尔策,贺艳燕 编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