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业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生产社会化程度和市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加快发展服务业,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十二五期间,国家要加快发展服务业,服务业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将提高4个百分点。
⊙梁达
服务业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生产社会化程度和市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检验小康社会实现程度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量化标准之一。加快发展服务业,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改善民生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途径。十二五期间,国家要加快发展服务业,服务业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将提高4个百分点。
服务业发展加快,所占比重提高
近几年来,我国服务业发展加快,比重提高。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6-2010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1.9%,比“十五”时期加快1.4个百分点。2010年,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3.0%,比2005年提高2.5个百分点。而第二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则由2005年的47.4%下降到2010年的46.8%,第一产业的比重由12.1%下降到10.2%。在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10.3%中,第一产业增长4.3%,第二产业增长12.2%。
根据世界银行数据,服务业发展水平大体相当的国家和地区服务业比重差异很大。2008年低收入国家服务业比重范围为21.9%-59.0%,最高和最低相差27.1个百分点;中下等收入国家服务业比重范围为18.4%-76.1%,最高和最低相差57.7个百分点;中上等收入国家服务业比重范围为31.0%-77.5%,最高和最低相差46.5个百分点;高收入国家服务业比重范围为2.3%-83.7%,最高和最低相差81.4个百分点。
2004年以来,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在70%以上的国家已经超过15个。2007年世界高收入国家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超过70%,中等收入国家这一比重为59.3%,低收入国家为47.5%。而在同期,我国这一比重只有40.1%,与美、英、德、日等发达国家相差20到30个百分点,与巴西、印度、俄罗斯、韩国,菲律宾也相差10多个百分点。由此不难看出,我国服务业的发展状况相对于GDP增长来说,无论是和发达国家相比,还是和中等收入国家甚至部分低收入国家相比都属于落后状态。
我国服务业比重相对其他相近发展水平的国家是存在偏低的现象,但这不是服务业发展慢造成的,主要是我国的工业化快速发展、参与全球化程度不断深化、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城市化发展滞后、民间资本准入限制多以及不合理的发展方式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加快服务业发展意义重大
服务业是吸纳就业的天然“蓄水池”。从优势上看,服务业就业容量最大。据测算,每投资100万元可提供的就业岗位,重工业是400个,轻工业是700个,服务业是1000个。因此,服务业的发展对于解决就业问题具有非常大的作用,而充分就业又是激活消费、拉动内需的一个重要因素。
从理论上看,服务业就业潜力最大。按照经济结构演进的一般规律,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之后,就业结构进入一个重要的交叉时点,农业就业比重迅速降低,工业就业比重达到峰值后逐步下降,服务业就业比重则大幅提高并稳步增长。
与其他产业部门相比,服务业具有就业弹性大,劳动密集、技术密集和知识密集并存的特点,在吸纳劳动力就业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能够吸纳各种不同素质的劳动者就业。此外,服务业就业受经济波动的影响最小,与工农业就业弹性相比,服务业就业弹性始终处于较高水平。
国际经验表明,当经济发展达到一定程度后,第二产业(工业)的进一步发展需要来自服务业的有效支持。如果服务业发展一直处于相对滞后状态,那么势必成为我国经济长期持续增长的“瓶颈”。另一方面,加快发展服务业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迫切要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求把经济发展建立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服务业是“无烟产业”,能源资源消耗低,污染排放少,而且通过发展专业化的服务业,可以大大提高其他产业的节约环保效率。
当前,服务业中相当部分行业,如餐饮、家政、商务服务、物流等都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这些企业的发展势必促进更多劳动者实现就业,而充分就业又将对激活消费、拉动内需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当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的时候,其城镇化、工业化的进程将出现加速发展,而产业结构、消费类型也将发生重大转变。人均GDP3000美元作为经济发展的一个节点,随后更有可能带来消费的活跃。因此,目前我国人均GDP已跨越4000美元大关,因此,加速发展服务业成为当务之急。
加快服务业发展的三点建议
由于现代服务业涉及金融保险业、信息服务业、旅游业、物流业、法律服务业、社区服务业等新兴服务业,具有行业多、牵涉面广、专业水平要求高、政策性强的特点。针对我国现代服务业存在的专业素质不高、缺乏创新能力等问题,提出三点建议。
1、逐步消除服务业垄断,改善服务业发展环境。
目前服务业中仍然存在着进入管制和垄断的问题,如金融业、电信业、交通运输业、教育、卫生、文化等行业。这些行业或者是由于其自然垄断的属性,或者是国家控制的领域,长期以来竞争不足,抑制了服务业的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影响了服务业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因此,应逐步消除服务业的垄断现象,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和法制环境,加快服务业的发展。
2、提高劳动者素质,培养和引进服务业人才。
首先,应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尤其是通过财政、税收、信贷等方面的政策倾斜,加大中、西部的人力资本投资力度;同时鼓励东部人才向中、西部流动,促进中、西部人力资本的良性增长。第二,考虑未来服务业发展对从业人员的要求,有针对性地改进有关各级学校的教育,增设专业学校,现有高职学校也应扩大与服务业对口的专业;同时,激励和支持在职培训,扩大对现有服务业从业人员的进修与培训范围,尽快提高人员素质。
3、调整城市规模结构,促进服务业的发展。
城市化的规模和结构对第三产业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我国实行的“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和小城市”方针,在八九十年代对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有一定作用,但近10年的发展表明,小城市、城镇因为其规模过小,很难产生聚集效应,不具备发展第三产业的条件。因此,我国的城市化战略有必要进行结构上的调整,要在积极发展中小城市,扩大小城镇规模的基础上,有计划地建设好一批大城市,引导好城市群的发展,这样才能有效扩展大城市的聚集效应,充分促进服务业的发展。
总之,随着服务业这块经济“短板”转化为经济发展的巨大引擎,扩大就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问题的破解也将迎来更加广阔的空间。
(作者系本报特约撰稿人)